如果,董卓要以外戚名義掌權,哪怕是矯詔靈帝劉宏遺命讓劉協替代劉辯登基也算是合法。這樣,董卓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擁有冊立之功,同時還可以以董太后一脈外戚的身份是掌管國政。
雖然這樣的辦法多少都有點掩耳盜鈴,但是對於大漢天下的子民來說,這一切都是合乎情理的,也不會損及皇家尊嚴。
如今,以剛剛登基一個月的皇帝失德和沒有才能為理由進行廢立,擁立一個年紀才十歲不到的孩子登基,這根本就是在昭告天下漢家天下已經名存實亡了。誰掌握了大權,誰就能夠隨意操縱皇位的歸屬。
毫無疑問,這也讓操縱這場廢立的董卓成為了眾矢之的。劉備都恨不得生啖其肉,幾次想要立即起兵進京好好質問一下這董卓,如此做對他有什麼好處,毀了漢家皇室的威嚴,也讓自己再也沒有掌權的正當性,讓天下人都知道這董卓是亂臣賊子。
對此,顧南行則是認識的很清楚,董卓恐怕也不願意以這個理由廢立,來穩固自己的地位。他可是從一開始就接手了十常侍的人手,又聯合了被打壓的董太后一系才擁有了掌握朝政的資本。
若是能夠以董太后外戚的身份執政,那自然是最好不過。可是引發了十常侍和何進衝突的那些人。也就是顏良文丑背後的主人袁氏,又怎麼可能剛設法借十常侍之手除掉何進,就又接受一個外戚董卓呢?
所以,這種將漢室尊嚴摁在地上摩擦的做法,必然是來自於袁氏的授意,或者說是董卓不得不接受的袁氏的條件。只要他還想要大將軍這個位置,就不得不同意袁氏這種做法。
要知道,不管是公開與董卓對峙的高呼“我劍也未嘗不利”的袁紹,還是在朝堂上扮演一心為公老臣的太傅袁隗,最後都與董卓合作了。
袁紹毫不猶豫的接受了冀州牧的職位,在冀州是整頓兵馬,利用已經在此地任職的鉅鹿太守應邵等人是整軍經武,招徠兵將。袁隗最後還是同意了更換皇帝,甚至詔書都有他起草的部分,足見這份傲骨是針對漢室還是針對別人。
只能說,這個亂世在野心家的推波助瀾之下,最終還是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