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代郡,掌握袁紹馬場,取半壁河北。若是一戰擊破袁軍主力,也未嘗不可直撲鄴城,全取河北。”
賈詡拿出了自己的想法。
“文和(賈詡的字)你這想法不錯,只是兩路出兵,又在敵境之內分兵攻城作戰,卻也是兇險異常啊!”
劉備知道這戰法幾乎可以達到所有的效果,只不過,在敵人境內分兩股作戰。可以說是堪稱既要又要的完美典範,只要一擊成功,那就等於是說已經穩賺不賠。可是問題就在於,這一擊不成,那可就虧了。
“大哥,我倒是覺得這三條計策都不錯,袁氏要進攻劉表,那就抽調不出來多少兵力。冀州地大,他們總不能處處設防。這三路他們防一路,我們便去另一路,自然可以調動袁氏主力。”
顧南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很多時候,計劃往往只能執行某一種,但是實際上很多種計劃的基礎工作是相通的。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不管計劃怎麼變,總是能夠按時完成他所需要做的部分,而有一些人總是在計劃下發之後手忙腳亂。
對於長期負責後勤工作的顧南行而言,他很容易就把這三個計劃中互通的可行的部分拆解出來,在配合上已經大幅度提升過效率的軍隊和官僚組織,他們完全可以實現在。不暴露自己計劃的同時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
這樣不管使用哪個計劃,最終都會保證突然性,一舉奪取最大限度的優勢。
比如說,後勤上,就可以在平原和高唐聚集糧草,讓水軍集中起來。同時,主力兵馬集中到同樣的區域,彷彿要乘船沿河進攻,這就非常有威脅。
同樣,幽州兵馬聚集涿郡,同時準備大量糧食,並且聯絡鮮卑和烏桓各部,做出一副要進攻的樣子。
這樣,就可以讓袁紹軍不知道劉備軍到底要在哪個方向上發動進攻。
而根據袁紹軍最終的佈防情況,再選擇進攻的方案,以達到最大的效果。
畢竟,對於自家隊伍反應比袁紹軍快,顧南行還是有信心的。不然,他改革不是改了個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