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國相同,日本大學生也不是畢業了才開始找工作。
如果沒有進一步求學的慾望,像是讀研究生之類的,那一般從大三結束後的暑假就得開始準備找工作了,參加各種“就職課”,聯絡本校前輩請教就職經驗,買各種參考書、複習資料準備應對招聘時的筆試和麵試。
而且日本大學的畢業式普遍是在三月末,若是在此之前找工作,那身份是“新卒”,受到普遍歡迎,但畢業後了再找工作,身份就成了“既卒”,選擇面猛然就狹窄了很多——學生需要在畢業前就找好工作,拿到“內定”,如果拿不到就代表就職失敗了,可以向學校申請延後半年或一年的再畢業。
這點和中國不同,中國和“新卒”相對應的應屆畢業生,時效要長很多,畢業了起碼還能頂一年。
就職過程相當繁瑣——
首先從參加說明會開始,也就是企業公司為學生介紹公司背景、企業文化、部門構成、主要業務等等。
等學生們選好了心儀的公司後,就可以投簡歷了。
從網上下載簡歷,除了普遍都要填的個人資訊和履歷外,一般還有一些特別問題,比如“求職動機”、“從業目標”、“學生時代最努力的一件事”、“對該行業最想改變的是什麼”之類——不能瞎填的,比如想進入某出版社,該出版社留個“本社出版的書都讀過哪些”的問題,而有些求職者在網上隨便查查,簡歷上洋洋灑灑寫上一大堆,自以為聰明,但等面試時被問上一句“請談談對《xxx》的看法”時,當即傻眼,馬上被刷。
連誠實都做不到,何談忠誠?
簡歷過關後,就是筆試了。
網上先考一輪,或者提供tc(能力測試中心)考試成績——這個是日本考試中心直接發給企業的——然後透過了再去公司筆試基本能力一輪,專業能力一輪……
筆試成績透過了後,進入小組討論選撥,也就是幾個人一組,圍繞一個某個題目進行討論,各抒己見後得出結論或是解決問題——公司派員工旁觀,基本只記錄不吭聲,研究一下求職人員的團隊適應性、有無領導才能以及脾氣性格之類的。
分組討論透過後,最後才進入面試環節——初面一對多,二面一對一,三面多對一……
當然,各公司依據本身情況,順序上會略有差別或是增減,但基本套路便是如此了——公司越大越嚴格,要是打算去搬磚或是進黑心公司就無所謂了,不過花了大錢唸完了大學,甚至是借了助學貸款唸完了大學,誰打算去打零工一個月賺十幾萬円?那麼不是傻麼……
求職這件事很嚴肅,在日本這其實是另一次高考,也會影響終身命運,不得不重視——日本大公司喜歡終身制僱員,對忠誠度要求很高,甚至隨意跳槽都算是汙點,工作會越找越差勁,所以進入某間公司後,不是熬不下去了是不太好隨便換的。
特別是剛入職就辭職更是大忌中的大忌,那再找工作時下一家公司就得問問了——我們花三四個月的時間考察你,你會不會幹上兩天又走人了?不給公司創造利潤,那公司投入的成本怎麼辦?風險太大,不要不要!
所以,真就職了,就算不滿意一時半會兒也難走,必須好好選。
而這一套就職程式下來,每個環節中間都略有間隔,大約會耗時三個月甚至半年,而私立大福學園搞的“特殊修業旅行”就是派學生們去看這個的。
感受一下求職之難,職場競爭之激烈,瞭解一下日本特殊的學歷崇拜所形成的透明天花板,然後回來積極主動的學習,效率大增,朝著名校就一路狂奔。
大巴車上帶隊的教師娓娓道來,而北原秀次和冬美都聽的很認真——他們兩個也都是第一次聽說這種東西,冬美心生嚮往,而北原秀次聽了也感覺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