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爬千佛山(2 / 4)

院裡也曾建有觀音堂,供奉著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

如今的歷山院已成為以弘揚大舜文化為主的場所。院內的主要建築有舜祠、魯班祠、三聖殿、一覽亭等景點。

2009年千佛山景區對歷山院進行重修,在保留歷史古蹟的基礎上,修葺建築,撰寫楹聯,並依自然山勢在崖壁上鐫刻了長30米,寬6米,共800餘字的《舜典》,舜文化氛圍更加濃厚。

千佛山彌勒勝苑:彌勒勝苑1999年6月開工,2000年9月竣工,與日本株式會社妙香園共同建造,佔地3萬平方米,由彌勒佛雕像、石壁浮雕、櫻花園和附屬建築組成,融合了中日園林建築的精華。

園內東西兩側屬對稱的仿清式建築,高低錯落,虛實結合,為彌勒勝苑增添了悠悠古韻,彌勒勝苑的環境綠化,做到了以形定景,因地制宜,強 調軸線,烘托主景,配植櫻花、梧桐、五角楓、白皮松等樹種,使整個園區綠蔭垂地,芳草青青,松柏儲潤,從而營造出一個古樸、典雅、寬闊的景區。

彌勒勝苑正門的牌坊為四柱三門沖天式,高9.9米,寬12.5米。主體造像是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大肚彌勒佛,採用3mm銅板焊接而成,花崗石質的蓮花寶座高約9米,直徑30米,號稱江北第一大佛,佛像周圍輔以白色大理石欄杆,後邊則是記載彌勒佛傳說、生平業基的浮雕。

2007年,千佛山景區斥資160萬,使用含金量98%的24K金箔24萬餘張,合計約4.4公斤黃金,為千佛山彌勒大佛雕像貼金,彌勒佛像整體高30米,其身高約21米,貼金面積達1700平方米,是國內最大的露天貼金佛像。

唐槐亭,又稱四面亭、半山亭,建於1957年,由亭旁的唐槐而得名。

傳說,唐朝開國元勳胡國公秦瓊,經常到山上來為母親上香祈福,每到此處都要將馬拴在這棵樹上,所以後人把這棵古槐稱為“秦瓊拴馬槐”。

此樹樹心已空,仍然枝繁葉茂。古樹下一株小槐樹,穿過樹幹枯洞,猶如慈母抱子,又叫母抱子槐。

“唐槐亭”三字,是由原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舒同先生,於1981年夏天重遊千佛山時所題寫的。

大舜石圖園: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中間為600平方米的圓形石砌地面,外圍立有6根矮石柱,中間高矗著9根石柱,每根高8米,均為花崗石質,四方形自然平面,未加雕飾。

9根石柱分為三組,正中3根頂端擎一60噸重的長方形石塊,上刻篆書“大舜石圖園”。

9根石柱上刻有舜的事蹟,內容分為三個系列,即神話、傳說、古史。“圖”一語雙關,既有影象之意,又有圖騰之寓。

千佛山的萬佛洞,位於千佛山北麓,是千佛山的一大勝景。它興建於1992年,全長500米,集敦煌、龍門、麥積山、雲岡中國四大石窟精華於一身,經過藝術家精選、濃縮、重構,用仿造的方法,塑造佛祖、菩薩、弟子、天王近3萬尊,再現了中國石窟造像的藝術魅力。

萬佛洞分別為莫高集錦、龍門精華、麥積奇觀、雲岡薈萃四部分,由萬千彩塑和壁畫構成一座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石窟藝術博物館,展示了中國佛教發展歷史的變遷,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黔婁洞,在興國禪寺極樂洞的東側巖壁上洞中的石刻記載了隱士黔婁在此隱居的傳奇故事。他是一位著名的隱士,崇尚道家思想,一生安貧樂道,修身養性,不事王侯,早年在這裡鑿石為洞,終生不肯下山。

龍泉洞,位於興國禪寺西門內南側,洞上樹木繁茂,山風吹來時,洞口發出的聲音猶如龍吼,所以人們將此洞叫做“龍泉洞”。

洞口上方石壁篆書“龍泉洞”三字,為濟南當代已故書法家任曉麓題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