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外擴建,於是產生了爭端,其中一戶求在京做官的親戚幫忙,這位京官以詩回覆:“兩家爭鬥為一牆,讓他五尺又何妨?居鄰不忘睦為主,寬厚所致持家長 。”一家先讓了五尺,感動了另一家,也讓了五尺,街道因此變寬了一丈,後來街上戶戶效仿,“寬厚”不但化解了矛盾和爭端,還成了街道的美名。
還有一個傳說則與寬厚裡曾有的小王府有關.明成化三年,德王朱見潾來濟南就藩並建德王府,其氣焰囂張,權勢蠻橫。王府西北角有一處民宅,房主人“毛二”死活不同意德王的收買,被抓進王府後寧死不屈投湖自盡,市民紛紛抗議。傳說德王府每到夜晚就能聽見有鬼哭,其圍牆也轟然坍塌。此後,濟南市民每逢舊曆六月初一毛二投湖之日,便焚紙擺貢紀念他,形成了風俗。
踏入寬厚裡,青石板路在腳下鋪展,彷彿翻開一部厚重史書,每一塊石板都鐫刻著往昔歲月的痕跡。古色古香的街巷兩旁,朱漆門窗、青瓦飛簷的傳統建築鱗次櫛比,飛簷恰似燕尾輕揚,恰似穿越時空,重回舊朝盛景。它們比肩錯落,將天空裁剪成窄窄的長條,陽光漏下,光影在雕花窗欞上跳躍,似在低訴老濟南的悠悠舊事,當年商戶雲集、貨擔穿梭、市井喧囂之景,如泛黃舊畫在眼前徐徐鋪陳。
沿途店鋪琳琅滿目,恰似民俗百寶箱,而其中的美食鋪子,更是寬厚裡的靈魂所在,宛如一場舌尖上的盛宴,用琳琅滿目的特色美味,牢牢勾住每一位過客的饞蟲。
且看那油旋鋪子,方寸之間演繹著麵食的極致藝術。經驗老到的師傅面前,麵糰在案板上摔打揉捻,幾經輾轉,便被賦予了恰到好處的韌性與勁道,恰似被馴服的靈動精靈,乖巧地聽從師傅的指令。而後巧手一搓、一旋,麵糰幻化成螺旋狀,恰似小巧精緻的塔式髮髻,又像精心盤繞的金色簧絲,穩穩臥於烤盤之中。送入烤爐,須臾間,高溫催生奇妙變化,待其出爐,金黃酥脆的外皮泛著誘人油光,層層疊疊的螺旋紋理間,蔥香裹挾著麥香,迫不及待地撲鼻而來。輕咬一口,先是“咔嚓”一聲的酥脆在耳畔奏響,宛如咬碎了一片秋日的脆薯片,緊接著,內裡綿軟蓬鬆的口感裹挾著濃郁蔥香,在舌尖上肆意舞動,每一口咀嚼,都是面香、油香、蔥香的完美融合,叫人慾罷不能,一個下肚,唇齒留香,滿心惦記著下一口的美妙滋味,如同蜜蜂貪戀花蜜,總想著再嘗這“舌尖花蜜”的鮮香。
再把目光投向甜沫攤前,熱氣騰騰的大鍋裡,是濟南人割捨不下的晨間至味。濃稠似粥的小米麵糊,在鍋中咕嘟咕嘟翻滾著,質樸的米香氤氳飄散,仿若春日田野間瀰漫的清甜霧靄,喚醒沉睡的味蕾。攤主手中長勺飛舞,依次添入泡發得恰到好處的粉條,根根晶瑩,飽吸湯汁後軟糯又勁道,宛如剔透的玉簪浸在瓊漿之中;飽滿的花生沉浮其間,燉煮得綿軟入味,咬下一口,滿是醇厚堅果香,恰似敲開了藏滿馥郁芬芳的小寶庫;豆皮切絲下鍋,為這碗甜沫添了幾分豆香與嚼勁,仿若給這場味覺盛宴鋪上了一層素雅錦緞。再佐以蔥姜提味、細鹽點睛,熱氣騰騰一碗捧在手中,暖烘烘驅散周身寒意,好似冬日暖陽擁入懷中。一勺送入口,米糊的綿綢、粉條的爽滑、花生的香醇、豆皮的柔韌匯聚舌尖,鹹香滋味熨帖著心窩,那是老濟南晨起暖胃又暖心的踏實滿足,每一口都是對往昔歲月的致敬,對煙火日常的眷戀,如同翻開一本滿是溫情故事的舊相簿,幀幀都是美好。
更有那秘製把子肉飯館,方方正正的五花肉在秘製料汁裡燉煮良久,色澤紅亮油潤,顫巍巍臥於米飯之上,像一塊溫潤的紅瑪瑙棲於白玉堆裡。用筷子輕輕一戳,肉皮與瘦肉瞬間分離,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瘦肉部分軟爛卻不失嚼勁,鹹甜交織的濃郁湯汁澆淋在顆顆飽滿的米飯間,拌上爽口泡菜,一大口下去,肉香、飯香、菜香在口腔中轟然“綻放”,紮實又酣暢,盡顯濟南美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