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和說道。
看著爸媽好像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爸媽,我有幾點建議,你們看可不可行。”李景明說道。
“這一年半的時間,咱家從一家剛開業的店,迅速發展成了有78家分店的連鎖品牌。雖然快速佔領了市場。但很多內功還沒修煉。”
“雖然之前註冊了公司,但現在公司還只是個殼子。全靠爸媽自己在跑市場開分店。”
“現在我們應該把有家餐飲的框架搭起來。至少公司要有個辦公地點吧。”
“首先說人員的問題。財務、法務人員要招一兩個,解決公司營收和納稅的問題。以及與供貨商、房東等的合同相關問題。”
“其次,每家店裡的員工,咱們要與他們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
王英打斷李景明的話,提醒道。“兒子,這樣人工的成本可就高了啊。”
“沒事的媽,無論什麼樣的企業,一定要保障員工的利益的。如果咱們在員工身上摳那麼點利潤,企業也不見得能好到哪裡去。”
“咱們做的是企業,不是開家小飯店了。”李景明認真的說道。
“兒子說的對,企業就要有企業的樣子和擔當。”
李春和可是非常認可自己這個大兒子的話。雖然孩子年齡不大,但從小不僅沒讓家裡操過心,反倒總是給夫妻二人驚喜。就連東北麻辣燙這個商機都是兒子發現的。
“第二呢,就是多元化咱們的供應渠道。不能再只有一家給咱供貨了。我怕以後有競爭對手出現,咱們被掐斷貨源。甚至我覺得咱們要自己建一個小工廠,自己生產湯底和料包。”
“最大限度的減緩市場出現競品的時間。”
“第三呢,實行店長負責制。每年每個店鋪提出10%的純利潤,分給店鋪員工。這樣能持續激勵員工提高產出。”
“那可不是一筆小錢啊。每個店一年要少掉好幾萬呢。”王英說道。
“媽,企業不可能是靠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做起來的。我們這麼做也方便發現人才,有利於以後的擴張。”李景明解釋道。
“這我也知道,可是又是建工廠,又是辦企業的,需要錢啊。咱家的錢可都投分店裡了。而且寒假開始後,營業額肯定會下降很多,要到開學後才能好轉。”王英說道。
李春和也很是苦惱,自己手裡的錢可是全鋪出去了。現在手裡還真沒幾個錢。
“爸媽,我給你們投資。”李景明語出驚人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