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萬里長城背後(2 / 6)

小說:華夏演義目錄 作者:小衛的

壞。歷史學者們稱匈奴是夏后氏遠孫淳維的後裔,但這個說法是不是真的,我們也說不清楚,因為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它。不過,我們知道在周朝末年,燕國、趙國和秦國這三個國家因為地理位置與匈奴相近,所以都非常注重邊防安全。他們修建了許多城池,駐紮了大量軍隊,以此來防範匈奴的侵擾。由於有了這些防禦措施,匈奴也就不敢輕易來犯,只能散居在塞外地區。既然提到了匈奴,那我們就不得不簡要地說一下他們的起源和發展。現在,我們回到正題。這次,秦朝的將軍蒙恬率領著大軍,突然越過邊境,向匈奴發起了進攻。匈奴人完全沒有預料到這一點,他們還沒有做好戰鬥的準備,就突然遭遇了秦軍的大舉進攻。面對這樣的局勢,匈奴人根本無法抵擋,只能四散逃竄,放棄了塞外那些水草豐美、適合放牧的好地方,把它們都讓給了秦人。這個地方,後來人們通常稱之為河套,它坐落在長城的西北角外面。在秦朝的時候,人們管它叫河南地。蒙恬將軍到了這裡之後,對土地進行了細緻的劃分,並設立了四十四個縣來管理。為了加強邊防,他還把內地的一些罪犯遷移到這些地方來居住,這樣既能充實邊疆的人口,又能讓這些罪犯為國家的安全出一份力。蒙恬並沒有滿足於此,他趁著勝利的勢頭,繼續向北追擊匈奴。他們跨越了黃河,成功佔領了陰山等戰略要地,並在那裡又設立了三十四個縣。為了鞏固這些新佔領的土地,蒙恬決定在河上建造城池作為防禦要塞。同時,他還下令將之前燕國、趙國和秦國遺留下來的邊防城池進行修繕和擴建,使得這些城池更加堅固,能夠更好地抵禦外敵入侵。這項工程規模宏大,從西邊的臨洮開始,一直延伸到東邊的遼東,穿越了無數的山嶺和河谷,總長度超過了一萬里。因此,人們便稱這條由無數城池和防禦工事組成的防線為“萬里長城”。它不僅是秦朝北方的重要屏障,也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勇氣的象徵,至今仍然被世人所敬仰和傳頌。各位聽眾,你們知道嗎?雖然長城在蒙恬將軍接手之前就已經有了一些基礎,但這些部分都是斷斷續續的,沒有連成一片,而且長城的兩端也沒有現在這麼長。直到蒙恬將軍親自監督修建,這座後來流傳千古的長城才逐漸成形。當時修建長城,需要動用多少人力,耗費多少財力,這真的是個天文數字,根本無法準確計算。當時的老百姓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努力,他們的困苦和艱辛,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在這也就不再多加描繪了。

蒙恬將軍當時正忙著監督長城的修建工作,連續多日都在緊鑼密鼓地趕工。突然,他接到了秦始皇的詔令,命令他再次出兵去驅逐匈奴。雖然蒙恬已經回到了河南地(即河套地區),但他深知皇命難違,於是立即整頓軍隊,再次渡過黃河,向北進發。蒙恬將軍的軍隊勢如破竹,成功佔領了高闕、陶山、北假等地。然而,當他們繼續往北行進時,發現前方都是茫茫的沙漠和戈壁,幾乎看不到行人的蹤跡。面對這樣的環境,蒙恬決定停止繼續深入,他命令軍隊駐紮下來,並親自挑選險要的地方修築亭障(即邊防哨所),以增強防禦能力。同時,他還將內地的罪犯遷徙到這裡來駐守,以充實邊防力量。完成這些部署後,蒙恬將軍派人將情況奏報給秦始皇,並等待皇帝的進一步指示。不久之後,秦始皇的復詔又到了,命令蒙恬將軍返回上郡駐紮。於是,蒙恬將軍便率領軍隊從塞外南歸,回到了行宮,向秦始皇當面彙報了情況。秦始皇正在下令準備返回都城,他與蒙恬將軍匆匆告別,讓蒙恬留在上郡,負責統治塞外的地區。同時,秦始皇還下達了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要開闢一條直道,從九原一直延伸到雲陽,讓這條路變得平坦暢通。蒙恬將軍恭敬地接受了命令,沒有多說什麼,立刻送別了秦始皇,然後按照旨意開始著手辦理。然而,這個時候的萬里長城才剛剛修築不久,動用了數十萬的勞工,他們日夜辛勤勞作,但長城的修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