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竟然因病去世了,被朝廷追贈為文終侯的諡號,並讓他的兒子蕭祿繼承了酇侯的爵位。蕭何一生都勤勉謹慎,不敢有絲毫的放縱和懈怠。他購置田地和房屋時,總是選擇那些偏遠荒涼的地方,而且即使房屋牆壁出現了損壞,他也不讓家人去修繕。他曾經對家人說:
“如果後世子孫中有賢能的,就應該學習我的儉樸節約;如果子孫不賢能,那麼這樣做也免得被豪門大戶搶佔了去!”
後來,蕭何的子孫們相繼繼承了他的爵位,雖然有時會因為過錯而受到朝廷的責罰,但總不至於家破人亡、身敗名裂。這都要歸功於蕭相國以儉樸治家的好處,給後世子孫留下了寶貴的教訓和啟示。
齊國的相國曹參,在得知蕭何病逝的訊息後,便吩咐手下人準備行裝。手下人好奇地問他要去哪裡,曹參笑著回答說:
“我很快就要進京去當相國了。”
手下人半信半疑,但還是按照曹參的吩咐去準備了。等到行裝都準備好了,朝廷的使者果然前來,宣佈召曹參進京擔任相國。這時,手下人才知道曹參早有預見,不禁對他讚歎不已。曹參原本是一名出色的戰將,但自從他出任齊國相國後,便一心一意地追求治理之道,重視文化的發展。為此,他召集了齊國的一百多名儒生,向他們廣泛詢問治理國家的方法。然而,儒生們的意見各不相同,讓他感到無所適從。後來,曹參得知在膠西地區有一位名叫蓋公的老者,他年高德劭,深受人們尊敬,而且從不依附於權貴。於是,曹參特地準備了一份厚重的禮物,派遣使者前去聘請,並且以極其誠懇的態度去迎接他。幸運的是,蓋公接受了聘請,來到了曹參這裡。曹參對他非常熱情,設宴款待,並且詳細地向他請教治國之道。蓋公平日裡專門研究黃帝、老子的學說,他回答曹參的問題時,始終圍繞著黃老思想的核心,大意是說治理國家不應該過於繁瑣,而應該採取清靜無為的策略,讓民心自然安定下來。曹參對蓋公的觀點深感佩服,於是主動把正堂讓給蓋公居住,自己則搬到廂房去住。曹參完全按照蓋公的教導來制定政策,實施舉措。結果,這些政策深得民心,曹參也因此被譽為賢相。自從曹參來到齊國擔任相國,已經過去了整整九年。現在,他接到了朝廷的召令,需要前往京城任職,於是就將所有的政務都交給了繼任者來接管。在交接的過程中,他特別囑咐繼任的相國說:
“你今後在管理國家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監獄和市場這兩個方面,千萬不要輕易地去打擾他們,以免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繼任的相國聽了之後,有些不解地問道:
“難道一個國家的政務,除了監獄和市場之外,其他的事情就都不重要了嗎?”
曹參接著說道:
“事情也並非完全如此。只是監獄和市場這兩個地方,容納了很多人。如果我們一定要一一追查,那麼那些奸邪之徒就沒有立身之地了,他們很可能會因此鬧事,這就是所謂的‘庸人自擾’。所以我才特別叮囑你這一點。”
曹參認為,懲治奸邪不能過於急躁,但放任奸邪也是不對的。曹參的這番話,可以說是既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不足之處。繼任的相國聽了之後,才沒有提出異議。於是,曹參向齊王告別,隨同使者前往京城,拜見了惠帝和呂后,接過了相國的印信,並在當天就開始處理政務。
那時候,朝廷裡的大臣們私下裡都在議論紛紛。他們都說蕭何和曹參兩個人都是從沛縣的小官吏做起的,原本關係特別好,親密無間。但是後來,曹參因為立下了很多戰功,得到的封賞反而沒有蕭何多,心裡可能對蕭何有些不滿。現在曹參入朝做了相國,大家猜想他可能會因為以前的不愉快,而故意改變蕭何的政策。所以,大臣們都互相提醒,生怕會有什麼突如其來的變故,影響到自己的前途和家庭。就連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