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吉安(1 / 2)

小說:權謀大明完結 作者:浩尼

李培恩沉思一番,決定調整策略。既然現成的資源不足,唯有自力更生。他請李巖盡力蒐集縣內的鐵質農具後,直接提出徵用松江縣所有相關工匠的需求。

李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提議,因為明代的工匠與軍人一樣,社會地位低微至極。初期的明代,戶籍制度很大程度上沿襲自元代。儘管廢除了元代按種族劃分的等級制度,但軍籍和匠籍卻被保留下來。明太祖朱元璋明令規定,軍戶和匠戶需世襲其職,終身無償服務,戶籍不得輕易變動。然而,這樣的重負下,許多工匠的生活舉步維艱。到了明代中期,大量工匠私自逃離,迫使政府不得不改革匠戶服役制度。嘉靖年間,輪班制的匠戶服役終於被徹底廢除,改為除坐班匠戶外,其餘匠戶每年繳納一定銀兩即可自由謀生。即便如此,匠戶在官府眼中的地位依舊低於民戶,且各縣城匠戶數量固定,易於徵召。因此,李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請求。

因李培恩急需鐵器,李巖一刻也不耽誤。談妥後,立刻派人傳喚縣裡的捕頭來處理此事。見捕頭準備離開縣衙,李培恩擔憂他會藉此欺壓工匠,於是召喚兩名錦衣衛隨行,以防萬一。實際上,李培恩並非多慮,他深知這個時代底層官員對待平民的態度。如今江浙地區富裕豐饒,年年豐收,但仍有許多農民生活艱難,主要原因就是官員們的苛刻剝削。單說每年的糧食徵收,不知多少家庭因此家破人亡。

兩名錦衣衛跟隨捕頭外出後,李巖又讓人拿來縣衙的匠戶名錄供李培恩查閱。粗略瀏覽一遍,李培恩發現松江縣雖號稱大縣,但匠戶僅有一百四十多家。其中石匠和鐵匠加起來不過四十來戶,這還包括鍊鐵和打鐵的。然而,讓李培恩頗感驚喜的是,這百餘家匠戶中竟有一半左右是造船工匠,這對李培恩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資源。

合上手中的匠戶名錄,李培恩思考片刻,問道:“坐班匠戶有多少戶?”

李巖搖搖頭,回答:“很少,只有幾戶,大多數匠戶都選擇每年交納銀錢以替代勞役。”

對此,李培恩並不驚訝。坐班匠戶就像後世的國企職工,指的是長期在官方工坊工作的匠戶。然而,正如後世許多國企常年虧損一般。

指望那些薪水微薄,時常消極應對的工匠維持一個官方工坊,簡直是痴心妄想。一旦官方發現旗下的作坊開始虧損,收支失衡,自然而然,他們會關閉這些工坊,將工匠們釋放到民間自尋生計,同時根據朝廷規定,每年收取四兩五的服役銀。這些工匠在社會上往往能依靠手藝過上還算體面的生活。因此,雙方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然而,無論這些工匠在外賺取多少,只要他們仍是匠籍,官府一聲令下,就能徵召他們入伍。然而,李培恩並不打算招募一群只求混過服役時間、消極工作的工匠。於是,思考片刻後,他對李巖說:“還得麻煩李兄幫忙,先把這些縣裡的石匠和鐵匠召集起來,我想先跟他們見個面。”“見他們?”李巖皺眉,心中疑惑,但他沒有追問,爽快地答應了。商定這兩件事後,李培恩告別縣衙,離開。他還需在松江縣的碼頭租賃倉庫,儘快卸下船上的糧食,以便船隻空出來,早日返回常州府接運更多災民。抵達松江縣外的碼頭,李培恩在錦衣衛去尋找倉庫之際,找了個茶攤坐下,點了一碗米酒糰子,慢慢品嚐,權當早餐。昨天奔波一天,晚上回來已晚,他只能和陳暉他們啃些乾糧。今天連早飯都沒吃,這碗米酒糰子正好填飽肚子。米酒糰子吃得差不多時,外出打聽倉庫的錦衣衛帶回了一個管事。管事看到李培恩,先是驚訝於他的年輕,隨後迅速調整表情,恭敬地拱手問好:“吉安商號管事鮑貴見過大人。”“吉安?”李培恩好奇地問了一句,指向對面的凳子:“請坐。”“謝大人。”鮑貴道謝後,才恭敬地坐在李培恩對面。看著鮑貴的模樣,李培恩不確定這位商行管事對所有人都如此謙恭,還是他已經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