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李培恩的責問,方澤一臉無可奈何地解釋:“我也明白糧食漲價不是好事。”
"但這並非我起的頭,常州府內糧行眾多,別人漲,我只能跟風……"
李培恩搖頭,未再與方澤爭論,他知道,儘管方澤口頭上這麼說,
但如此突然地哄抬糧價,如果沒有糧行之間的默契,
絕不可能實現。歸根結底,
多半是常州府內的糧商們,
看到城外災民日益增多,預見到糧食短缺,
才採取的行動。至於方澤在這其中扮演的角色,
李培恩不願深究,也不想思考。
他現在要做的是把事情引導到自己能掌控的局面。
否則,如果放任方澤他們胡來,
城外那數以萬計的災民一旦失控,
別說常州府,就連附近的州府也難逃一劫。
瞪了方澤一眼後,李培恩不再言語,帶著兩人,在僕從的護送下,
登上了城樓。常言道,千人如針密,萬人如海深。
此刻,李培恩望著城門外黑壓壓望不到邊際的人群,
也不禁感到震撼。這規模,遠超他的預料。
"怎麼會聚集這麼多人?"李培恩下意識地轉向方澤詢問。
方澤剛剛從恍惚中回過神,帶著一絲不確定,回答李培恩:
"聽說是應天府糧食不足,減少了施粥,許多人在那裡無法生存,只好繼續南遷。"
李培恩聽了,連連搖頭。作為大明的陪都,
他絕不相信應天府會缺糧。
他們減少對災民的救濟,恐怕是擔憂災民聚集過多,
難以管理。然而,李培恩清楚,
眼前的這些災民,某種意義上只是小規模的困境。
未來幾年的自然災害只會加劇。
如果現在這點災民就已經應對艱難,
李培恩暗自思量,他們未來恐怕要承受更多困苦。
他伸手觸控冰冷徹骨的城牆,寒意直透肌膚。
他轉向方澤,問:“你估計這裡聚集了多少人?”
方澤略作計算,謹慎地回應:“至少也有兩三萬人了。”
李培恩又問:“在這樣的寒風中,你覺得有多少人能挺到新年之後?”
方澤猶豫地回答:“這...壯年人或許能撐下去,但老人、婦女和孩子,恐怕難以度過這個寒冬...”
“如果連吃喝都沒有呢?”李培恩繼續追問。
方澤這次沒作聲。
然而李培恩並未停止,他接著說:
“你覺得這些人會乖乖地在這城門外凍餓而死嗎?
如果你是他們,會選擇默默等死,還是在尚存一絲力氣時奮力一搏?”
聽到這裡,方澤和方廣兄弟面色驟變。
他們都理解了李培恩的暗示,明白為何他在嚴寒中將他們從溫暖的爐火旁拽出來,面對這無垠的難民。
方澤結巴地問:“二父,您的意思是...這些難民可能會動盪不安?”
李培恩卻平靜地回答:
“如果你眼睜睜看著你的家人挨餓受凍,一個接一個離世,你會忍得住不動搖嗎?”
方澤臉色蒼白,沒有回答,心中卻已有答案。
方廣則顯得更為冷靜,向李培恩發問:“那麼李中璫,我們現在該怎麼做?”
“還能怎麼做?組織救援,保持秩序,只要熬到春天,一切都會好轉。”
方廣聞言,接著問:“我現在就召集人手過來?”
“對,動作要快。”李培恩說完,轉向方澤:
“你的錦衣衛今年也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