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好大喜功,不顧天下危亡,忠臣撞柱,只願百姓無恙(3 / 4)

小說:狄家將第3集 作者:太玄嶽

直接導致土壤鹽漬化,鹽鹼地的形成與氣候環境、灌溉方法等因素都有關。

由於在華北平原、河套平原等地,由於降雨量偏少,引入黃河水灌溉後,水分大部分被蒸發掉,另一部分補給地下水,這樣就造成了水中所含的鹽分長期在同一個區域積累。

地表土地鹽鹼化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一方面由於氣溫偏高、降雨量較少,經過漫灌的土壤水分快速被蒸發掉,水中的鹽分在原地不斷積累;另一方面由於大水漫灌等粗放式的灌溉使得地下水位上升,隨著地表水分的不斷蒸發,地下水透過毛細作用將鹽分帶到地表,最終形成了鹽鹼地。

工部尚書真的是賣了力了,要說讓黃河改道的問題可能只是禍害一代人,但是引黃泡鹼就會讓黃河上下形成無數鹽鹼地,這可能上百年都解決不了,禍害幾代人!

一部治黃史,半部中國史,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但其水患又給一代代國人造成了深重的災難,也因此從大禹的“改堵為疏”,到漢武帝的“瓠子堵口”,再到潘季馴的“束水攻沙”,河道治理工程,一直是歷朝歷代的重點。

然而敢在黃河問題上如此兒戲的對待的,除了他宋徽宗還真沒誰了。

都水監太常雖然懼怕蔡京,但是他也得站出來說兩句,因為奸臣的建議實在是都離了譜了。

黃河經常決口,難保運河暢通和一方百姓安居樂業,黃河因為黃沙的緣故,每年的河床都是上升的,形成岸上河,所以歷朝歷代拿出來很大精力和財力治理黃河。

而深挖下河的方法除了讓兩岸地勢越來越高之外沒有任何好處,就算是真的要動黃河,開始大刀闊斧的治理,他也更主張“束水衝沙”法。

束水攻沙法是明代潘季馴提出的,但是在宋朝已經有人提出來了這種治河方法的假設,但是未經實踐,還不知道能否成功。

“束水攻沙”也稱“束水衝沙”,就是收緊河道,增加水的流速加大水的衝力,從而衝擊河床底部的泥沙,達到清淤防洪的目的。

但歷史證明,清代康熙朝經靳輔、陳潢在明潘季馴治河基礎上的發展與完善,黃河上形成了以縷堤束水攻沙,遙堤防洪,結合隔堤、滾水壩、減水壩的有控制的利用洪水刷槽淤灘的治河防洪體系。

靳輔、陳潢的治河主張也是經過康熙首肯的,雖然陳潢只知治河,不懂政治,康熙既要政績,也要政治,陳潢最終也是抑鬱而終,但是束水衝沙法是沒有問題的。

“此法未曾實踐,如何能保證萬無一失,古時水利大家,無一人可出禹王之右,禹王之法治水,平息上古水患,有過先例,如何能夠出錯,聖上,切末聽信他們如水中浮萍般的空話!”

梁師成又拿起大禹來說事了。

“胡扯!”

都水監太常也急了,大禹治水,那都多少年之前了,那會兒的山川地理情況能和現在一樣嗎?那時候的人類發展情況和人口密集程度能和現在一樣嗎?

史書上記載的在大禹治水的時代,中原大地上還滿是妖怪呢,能和現在一樣嗎?

直接拿著古人的方法套在現在的世道上,這不是不顧實際情況,瞎鬧嗎?

而宋徽宗該保守的時候不保守,該激進的時候不激進,點了點頭道,“古法不可廢,若冒險用這未曾實驗的新法,想來徒勞無功,而我朝三次改道黃河未果,而如今到朕,已經是第八代帝王了,古語云,逢七則變,如今前面七代帝王不能為之功績,到了朕身上必然可以成就千秋偉業。”

也不知道他是哪裡來的自信。

“傳旨,在黃河上游實行引黃泡鹼之法,在下游徵發天下百姓前往將黃河改道東流,且在新出海口深挖下流。”

宋徽宗不但要改道黃河,而且還把引黃泡鹼和挖出海口這兩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