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相當溫和的。
小明怎麼也想不明白,既然自己確實做錯了事,為什麼宗鳴既沒有揍他,也沒有斥責呢?
以前犯同樣的錯,通常免不了挨頓狠揍。
這個問題令小明困惑不解,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次與宗鳴交流的經歷已經在懵懂的心靈裡深深紮根了。
每當遇到不知所措的情形,小明就會回想起來當時宗鳴對自己的教誨。
真的只要知道自己錯了並改正就好了嘛?
但剛才自己做的事真的有問題嗎?
現在他已經無心再去尋找丟失的遊戲卡了,轉而陷入了對於這件事的深思熟慮中。
弄明白究竟哪裡出錯遠比找卡片困難多了。
畢竟,他還只是個小孩子,小小腦瓜又能思考多複雜的事兒呢?
多數時候孩子們的舉止行為都受到父母或至親的影響。
大人什麼樣,在孩子身上的表現就是怎樣的翻版。
否則又怎麼解釋很多頑皮小孩背後往往也有著類似特質的大人呢?
當然,並非全部如此。
小明的行為其實反映的就是他父母日常言行對他的潛移默化影響,因為在他們看來那些行為都是正常的。
而今,小明卻覺得以往的認知似乎被完全顛覆了。
此刻他正經歷一段思想混亂時期,或許這個轉折來得早了些——
【哎,本以為宗老師會講一通話呢】
【嗯哼,一看宗老師就不是那種擅長長篇大論的人】
【別這麼說,有時候還真不能光看外表哦。】
【是啊,難得看到他這麼認真一次。】
【哈哈,注意到沒?大家都統一叫他“宗老師”啦,剛才是直接喊名字的。】
【也許是因為當前情景特別適合用“老師”稱呼吧。】
【唉,小明看上去有點孤單吶,這種做法背後是不是反映了家庭環境的問題呢?】
【還不清楚他們具體是哪個家庭參賽,不知道什麼樣的背景造就出了這樣性格的孩子】
【言傳身教這一點確實很重要,看來茶葉產業在這個家裡地位還挺高的……(誤讀)】
【噗哧...好像討論偏離方向了吧?】
【看著樣子,小明可能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對誒,如果只根據二人宗述來看,可能會更傾向於站在小明這邊呢】
【我也同意,長得強勢的人容易給人壓迫感,大家往往會不自覺偏向看起來比較柔弱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