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乳名?
況且,李培恩與其他宦官迥異,
乃傳說中的“天生宦者”,
未曾遭受淨身之痛。
年紀尚輕,未來尚不可知。
也許某日,他會經歷二次“成長”。
若就此死去,豈非白白穿越一場!
儘管眼前幾乎是一條絕路,
但李培恩堅信,危機之中必有生機!
於是,他強打精神,調動思緒,
開始剖析當前的形勢。
當今,崇禎皇帝剛剛登基,
意氣風發,渴望成為歷史上的英明君主,
拯救大明於水深火熱,力挽狂瀾於既倒。
然而,年輕的崇禎皇帝被朝堂上的“東林賢士”矇蔽,
堅信天下動盪的罪魁是魏忠賢為首的閹黨,
全然不知那些自詡正人君子的文官,同樣難辭其咎。
他的腦海中滿是清除邪惡,恢復清明的願景。
他深信,只要權力回到東林黨那些“君子”手中,
國家局勢立刻就會改觀。
崇禎皇帝卻未察覺,這兩派鬥爭的人,
沒有一個是無辜的。
他們的爭鬥,無非是權力的角逐。
而東林黨見崇禎皇帝傾向自己,
便施展反攻倒算的手段。
不僅對李培恩這樣的正宗閹黨大肆屠殺,
更藉機攻擊閹黨同僚,以清除異己的名義,
暗中安插親信,企圖在崇禎皇帝改變主意前掌控朝政。
至於國家的安危和飢餓的百姓,東林黨視而不見,無動於衷。
畢竟,大明的文官最愛說的就是“讓百姓再忍耐些”。
全然不顧這句話背後有多少家庭破碎,生靈塗炭。
再看當前的局面,
雖然大明境內流民遍地,
但尚未嚴重到動搖根基的地步。
因此,包括崇禎皇帝在內,
無人預料到,短短十幾年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歷經兩個世紀風雨的大明王朝,正瀕臨崩潰的邊緣。
同時,那個長久引領全球的輝煌華夏文明,
也將沉淪於無盡的黑暗深淵。
直到百年屈辱的苦澀洗禮之後,
一抹紅色的希望之火在此地熊熊燃燒,
才艱難地重啟了復興之旅。
聚焦於李培恩的現狀,逃亡對他而言並無退路。
身為宦官,他的命運與皇權緊密相連。
他無法引領或投靠那些起義的流民,
在他們眼中,李培恩不過是朱姓皇帝的走狗,
一個導致他們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罪魁禍首。
在未能親手除去最大的仇敵——朱姓皇帝之前,
這些流民定會毫不猶豫地拿他洩憤。
至於藏匿,南方尚算安逸,雖土地兼併嚴重,官員豪強貪婪無度,
但至少暫無大規模自然災害,田間仍能產出糧食。
然而,南方各省本是東林黨的發源地,朝廷管控嚴密,
李培恩無處可遁。
北方省份自數十年前起,災難接踵而至,人禍不斷,
如今,別說山林的樹皮,聽說路上倒下的餓殍,
立刻就會被他人搶去烹煮。
李培恩不願成為史書中“人相食”的悲劇角色。
此刻,李培恩唯有選擇一條道路:
洗脫閹黨餘孽的汙名,重獲崇禎皇帝的信任。
因為此時,他唯一的倚仗就是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