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讀書是燒錢的行當,不是咱莊稼漢供得起的。這點我前兩日已去鎮上打聽了,找到一個瘸腿秀才,他考中後本想繼續科舉的,可不幸外出時被馬衝撞傷了腿,不能再往上考了。眼下正有意教書育人,若是請到咱們村來,管吃管住,一月三兩銀子的薪俸既可。”
聽人群又有議論聲,里正接著說道:“當然,還有人覺得讀書沒用,那麼多的讀書人也沒幾個考中的,更不用說咱們村一個新辦的學堂了。”
“可誰說沒考中,讀書就沒用了?你們看看劉家的劉昶,讀了幾年書,如今已經在縣城做掌櫃了,哪還是咱們這些土地裡刨食的能比的?等孩子們識字了,以後去鎮上找活兒就不是去勞力市場扛包了,可以做賬房、做藥童、做夥計,甚至還能支攤子給人寫書信,哪個不比種地強?”
“肯定還有一些眼皮子淺的,覺得自己家沒適齡的孩子,就不同意建學堂。”里正往地上啐了一口,說道,“咋的,你家以後也不生了?不生兒子,難倒也不生孫子了?這是於以後都有利的事。”
“你們再想想,附近幾個村裡也有幾戶送孩子讀書的,是不是都說孩子開蒙晚,比鎮上孩子差了一大截?那是因為鎮上的學堂離咱們村太遠了,即便真有餘錢送孩子去學堂,可那小小的娃兒還得每日接送,誰有那閒工夫?可等孩子大了,能自己上下學了,可不是開蒙晚了嘛。”
里正嚥下唾沫,緩了緩又繼續說道:“等咱們村建了學堂,六歲以上的孩子都能去讀書。開蒙早,興許真能出幾個秀才郎也不一定。而且村裡不是有林啟買山給的銀子嘛,建學堂和夫子的薪俸都從這裡出,最起碼七八年裡,讀書是不用你們再花錢的。”
聽到這兒,人群中的議論聲多了,里正笑呵呵地容大家說了一會兒,又說道:“我預備將三百兩用在建學堂和往後幾年夫子的薪俸上,剩下的七百兩,咱們分。行不?”
林啟在人群中聽著,忽然提起嘴角笑了笑,到底是能當里正的人,真有兩下子在。說了許久學堂的好處,總有些被說動心的,現在才說只用三百兩,大頭還分給村裡人,恐怕原本不滿的人,也被這一手搞得沒意見了。
況且,只要一說分銀子,大家的注意力肯定要跑偏。
果然,再有發問,問得就都是剩下的銀子怎麼分了。林啟輕笑著搖頭,這老漢還挺聰明的。
這個問題,里正顯然也早有準備,他從懷裡掏出張紙,說道:“先說好,按戶分不成,家裡人口有多有少,我若說按戶分,恐怕今明兩天,就有不少人家得分家。”
說完,人群中傳來噗嗤一聲笑,顯然早有人在打著這個主意。
“所以還是按人丁分,”里正說道,“不過人也有大小,奶娃子和青壯漢子分一樣的銀子,也不大合適。因此我想了個法子,將十六以上的算作一等,每人分一兩半銀子;十三到十六的算二等,每人一兩二錢銀子;八到十三的,每人九錢;再往下的就只能折半,一人七百五十文。”
“這麼分,大家可還有意見?”里正放下紙,看向眾人。
人群中有人竊竊私語,心裡有些不甘願,可也知道這是最合理的辦法了,所以一時也沒人再挑剔。
看大家沒有意見,里正說道:“那此事就這麼定下了,這幾日咱們看看學堂建在哪兒合適,明年開春就開始修建。”
見人群中有人反應過來要發問,里正又連忙說道:“等學堂建起來,說不定還有別的村要來讀書的。咱們還可以向他們收錢,若是來的人多,興許這學堂還能賺錢哩。”
村裡人一想,也覺得很有可能,於是也就不怎麼反對了。
看大家都不說什麼了,里正正要叫大家散了,各回各家去,林啟卻突然出聲道:“學堂建好後,每年年考番外,感謝大家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