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節(6 / 7)

小說:天可汗txt下載 作者:西風緊

薛崇訓看在眼裡,明白她的疑惑:為何還有藝這一類?一開始就取消詩詞歌賦的考試,而且試卷在批閱前要重新謄抄,書法也就不重要了,更不考丹青和音律,翰林院卻要專門設這一類,不是和實用基調相悖?

薛崇訓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但他認為這個和新科舉奠定的實用性並不矛盾,因為他想到了文藝復興的影響。

但他此舉只是依靠自己的直覺判斷,卻無法像推論公式一樣對結果進行闡述論證。更無人能幫助他進行論證,他是稱孤稱寡的人,是獨|裁者,所以有時候重大決策竟然只能靠直覺,也許這只是一場豪賭。

“文修史、參政、擬旨;理研究數學、物理、化學,顧問戶工科;藝修書畫、音律、棋藝等。”薛崇訓慢吞吞地說完,又停頓了片刻繼續道,“之後是分類科舉的體系。但凡有生員功名計程車人開始分類,第一種為進士科,考鄉試、會試、殿試三級,主考經義和問策,鄉試之後成為舉人,舉人可以候補做官;也可以進入國子監繼續學習考會試、殿試成為進士;進士必然有官位,最低外放做縣令,最有才能的人到翰林文院任職。

第二種考國子監的理學類,第一科就考數學,經義與問策科作為次要;這類監生可以考翰林理院,賜進士出身,之後在翰林院研究理科,或出任中央戶部、工部官職;也可以候補地方各級戶、工科官位。

第三種直接考武舉,武舉可以到飛虎團訓練之後任命為武官;也可以繼續考武備堂,賜武進士,為大將之才。最後一種是對於琴棋書畫有造詣和突破的人,最後可以進入翰林院,也賜進士出身。”

薛崇訓初步擬出這一套制度,以科舉所為選拔人才的主要途徑,再配以其他兩種次要的授官方式作為補充:一種是有出身和爵位的貴胄世襲爵位,逐代降低勳爵;另一種是有功勞的大臣子弟可以免去前期科考,直接進入國子監為“萌監”,能以舉人的身份授官,也能直接和其他國子監生一起考三科進士。

他構思之後又拿來筆錄的草稿親筆進行修改和整理,反覆斟酌和思索,這個過程花了好一段時間。最後自認為以明代制度為框架的體系還算比較合理,終於接見了蘇晉,準備讓這份卷宗開始實施階段。

卷宗作為密文交到蘇晉手裡,不得公諸於眾,薛崇訓讓蘇晉先看看,然後才決定願不願意接手。在召見快要結束的時候,薛崇訓很認真地看著蘇晉道:“你不是一定得辦這件事。”

蘇晉外號蘇侍郎,閱近官場起伏,他剛拿到密卷還沒來得及看,單從薛崇訓那句平淡的話裡就聽出了兩個玄機。首先這事兒是一個機會,薛崇訓為了回報他的擁立之功,必因這件大事而讓他位高權重,不然這麼多朝廷重臣為何獨選他?然後此事有風險,責任重大,所以薛崇訓才會特意說“你不是一定得辦”。

蘇“侍郎”將卷宗密存在內各衙門,每日上值之後才取出來在書房中細讀。紙上的每一個字都是皇帝親筆,可見薛崇訓對此事的重視。蘇晉閱讀了兩遍,對變法有了自己的預測:可能進士科將是士人追捧的科目、其他類會變成冷門,因為進士科更適合一心仕途的人,而經義問策也是讀書人更熟悉的內容(不過從生員資格的關口就普及了數學,顯然達到了皇帝的期望);然後這樣標新立異的科考內容會在士林中爭議,肯定不是誰都會稱道贊成的法子。

數日之後蘇晉就準備擬奏章正式上書,由自己提出這項變法。無論風險如何,皇帝給了機會,沒有退縮的道理。

正式的奏陳,先是政事堂的宰相看到,按照規矩要給出處理法子,再遞到內閣、皇帝那裡。但這回蘇晉的奏章政事堂沒有批閱,只是看了一遍就直接送內閣去了。宰相們一看內容,又是閣臣蘇晉上得奏章,用腳趾頭都想得出來它並非蘇晉的政見,根本就是薛崇訓的主意,和蘇晉唱雙簧罷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