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對工人的壓榨和剝削是相當嚴重的。
像一名正常的工人,他每月真正拿到手的大洋,也就是兩三塊大洋罷了。
不要去相信紙面上的資料,就像是一些報紙報道的紡織女工。
報紙上說,一名女工,每月有三十二塊大洋的薪水。
但真的有三十二塊大洋嗎?
我們先說在戰爭前的物價問題。
民國時期的物價,你說高也高,說低也低,這需要和當時的薪水這些相結合才行。
一斤豬肉,什麼價格?
均價是兩毛八一斤。
這個均價,適用於五花肉,但絕不是所有肉都適合。
在這個時期,肥肉的價格是高於瘦肉的。
就拿金陵來說,金陵的一斤瘦肉價格是在兩毛三到兩毛五左右。
肥肉的價格,最高時,超過了三毛二一斤。
再說雞鴨的價格,雞鴨的價格上下浮動較大。
而且雞和鴨的價格相差也很大。
比如說雞肉,最便宜時,能達到一毛五左右一斤。
貴的時候能漲到三毛五一斤。
而鴨子的價格相對於雞來說,稍微穩定一些。
活鴨的價格就沒跌下過兩毛,也許有跌下過兩毛的時候,但至少書中沒見到過。
活鴨的價格普遍是在兩毛六左右浮動。
換句話說,一隻雞,要是行情好,能賣一塊多錢。
行情不好,那就是七八毛。
一隻活鴨,普遍能賣一塊錢左右的價格。
再來說工人每月的薪水,國內各地的月薪有比較大的差異。
金陵周圍,因為處於國都,在政府的嚴令之下,工人拿到的薪水要稍微多一點。
一名工人,每月的薪水大約是四到六塊大洋左右。
至於說工作時長,每天工作十五個小時的,比比皆是。
而像武漢三鎮,距離國都有一定的距離,又是華中地區。
工價最離譜的就是這一塊地帶。
報紙上報道的是紡織女工,三十二塊大洋左右。
但真正能拿到手的,是在三到五塊大洋左右。
報紙上的資料和實際資料,相差甚遠。
在這種情況下,在工作一個月的薪水,能吃上幾次肉?
就算是一斤瘦肉,那也得兩毛多。
一大家子的開銷,全指望著這點錢了。
所以說,在這個時期,能天天吃肉的家庭,不一般。
不然怎麼叫壓榨和剝削呢?
而至於說其他的物品,比如說大米。
大米一斤的價格是在一分二左右。
一斤大米大約是一分二左右,這一點各地雖然略有差異,但大概都在這個範圍內波動。
這也導致,這個時期的百姓,在物質上的追求不多。
當然,也不是說所有人的薪水都在價格上浮動,這裡面也有差別。
一般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他們的薪水就會很高。
比如說一名普通的文員,這種每月的薪水普遍都是十塊大洋起步。
少了十塊大洋,別人看都不會看一眼。
而稍微往上走一些,薪水就會呈翻倍式的增長。
這也是這個時代的特色,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區別很大。
完全不是說,你下苦力,一天做十六個小時就能彌補的。
你就算一天做二十四個小時,每月還是幾個大洋。
除了這一類外,還有就是技術類的。
比如說工廠內,正兒八經的技術工人,不是普工,而是技術工人,能拿到實業部頒發的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