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東海大區文化界的人士。
相較於商界,這文化界的成分更為複雜一些。
那種正兒八經以詩書畫等特長著稱的知名文人,僅僅只有一半不到。這所謂的文化界裡,既有拿錢買個功名的地方士紳,也有告老還鄉的前朝官員。而寧崎比較看重的文教業,僅有十多人到場,都是東海大區一些知名書院的負責人。
相較於市儈的商人們,這些文人對於議事會同樣也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入仕做官,不是對仕途沒興趣,而是能力不夠,在半途就被淘汰出局了。
但海漢執委會所設計的議事會制度,無疑是給這些人提供了一個間接圓夢的機會。哪怕議事會成員並不是真正的官員,也不具備官員的權力,但這個半官方的身份,就足以讓他們熱情高漲了。
商人們對議事會的日常工作安排有疑慮,而這些人對於議事會的運作機制和許可權更為感興趣。
他們迫切想要知道,自己在議事會的工作內容是否真會成為執委會作出重大決策的參考,如果表現上佳,是否有可能從議事會直接跳槽到官府中任職。
寧崎對此都給予了肯定的回答。不過他內心其實並不看好這些人能在議事會里有什麼出色的表現。
除了少數幾名在明朝當過官的老人,這些文人對於官場和國家的運轉都只有非常粗淺的認識,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想法。
寧崎現在就可以確定,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如果真的進入官府任職,前期肯定會表現出嚴重的水土不服。
不過寧崎倒也不會去打擊他們的積極性,海漢需要有這些文人在議事會中充當門面,利用他們的影響力來為新制度做宣傳。
至於他們是不是有足夠的資格成為地方議事會中的一員,這些人卻都無一例外地表現得非常自信,似乎議事會的制度就是專門為他們量身打造的一樣。
寧崎最開始還擔心文化界的人會對政務不感興趣,但現在看來這種擔心是多餘的,照此勢頭,屆時很可能會出現文人跟商人競爭有限名額的獨特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