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但僱主倒還挺豪爽,這出手可要比阿拉貢內斯大氣多了。
能賺到大錢,還能順便打擊西班牙殖民當局的宿敵海漢人,僱主對他也禮遇有加,幾乎是有求必應,當下這個差事對巴亞諾而言,的確是近年來少有的舒心環境。至於風險,巴亞諾倒並不是太擔心,他本來就有在歐洲戰場作戰的經驗,說是見慣生死也不為過。除了當兵打仗,他也沒有別的一技之長,所以早就做好了馬革裹屍的心理準備。
能夠這麼快就取得戰績,這也是讓巴亞諾開始重新評估這個地區的軍事實力對比。他知道自己訓練出的這批火槍兵還算不上出色,但對手好像也沒有預想的那麼強,跟攻打馬尼拉的海漢軍比起來,似乎戰鬥力要差了不少,這或許能讓自己在這一地區的戰事中找到真正擊敗海漢人的機會。
當然了,如果僅僅只靠現在他手底下的這點人馬,想要打敗南邊據說駐紮了數千武裝部隊的海漢人,那肯定只是天方夜譚罷了,海漢人也不可能一直派出小股巡邏隊讓清軍打埋伏。一旦進入正面戰場的交鋒,他手下這點人可沒法跟海漢軍硬拼,說不定一場仗打下來就直接被團滅了。
要想繼續打勝仗,唯有擴軍一途。巴亞諾認為清軍僅憑目前裝備的刀弓這類冷兵器,哪怕兵力方面有明顯優勢,也依然不可能戰勝海漢軍。所以他趁熱打鐵主動向清軍建言,希望清軍加大在火槍部隊建設上的力度,儘快擴大火槍隊的規模。
但即便清軍高層同意他的提議,很多事做起來也仍是有心無力,比如武器裝備的供應,這就已經不是清軍和他所能解決的問題了。他們只能指望菲律賓殖民當局能夠運來更多的武器,這樣才可能武裝更多的清軍。
而巴亞諾目前所能做的,便是先安排那些暫時沒有武器可用的預備火槍兵進行基礎的佇列訓練,讓他們掌握最基本的作戰佇列轉換與行進。這樣待有朝一日清軍得到了足夠的武器之後,在很短時間內便可讓其擁有實戰能力。
與此同時,清軍其實也在設法解決武器獲取週期過長的問題。按照中間人給出的說法,西班牙人每年頂多能向清國提供三百到五百支火槍,以及大約十門左右的大口徑火炮,且先不論價格高低,這個數量實在難以滿足清軍的作戰需求。
西班牙人不肯傳授武器製造技術,那就只能自力更生了。清軍陣中也有當初隨叛逃明軍一起投靠過來的槍炮匠人,將西班牙人和海漢人的槍械一一拆卸成零件,然後透過手工仿製,倒也能像模像樣地造出火槍來。至於火炮涉及到的鑄炮技術過於複雜,那就不是照著樣本能仿製出來的東西了。
但即便是能成功仿出外觀,效能上卻不太可能達到同等水準,因為匠人無法知道這些步槍的材料是經過了哪些手段處理,又使用了怎樣的加工方法,只能單純地仿製外形。特別是海漢軍所裝備的制式步槍,其加工流程的複雜程度要遠超外人想象,並且使用了許多機械加工手段,已經實現了標準化的生產,而手工匠人的生產效率不可能實現大規模的製造,也難以對海漢軍造成真正的威脅。
巴亞諾也親自試過匠人仿製的火槍,這山寨貨的效能終究還是差了一大截,殺傷距離要遠遜於自家的火槍。如果要在戰場上使用這種火槍與海漢軍對戰,那其實比拿著刀弓打仗也好不了多少。
當然這些質量不佳的山寨貨也不是完全無用,用來讓新選拔進來的預備火槍兵熟悉武器的操作也挺合適。事實上孫丙這些日子裡觀察到在山下訓練的火槍兵當中,便有一些人是使用這種仿製火槍在進行訓練,而且從遠處根本分辨不出本地造和西班牙造的區別,所以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孫丙也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還有一點讓孫丙判斷錯誤的地方是,巴亞諾如此積極地安排火槍兵的冬訓,並不是在接下來會再度安排這支隊伍出擊執行作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