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海外考察(一)(1 / 3)

駛出勝利港之後,兩艘船並沒有急著趕路,而是將船隻交給了一幫新人水手來操作,幾個老鳥只負責指揮他們的行動。這樣做也是為了讓新人水手們能更快地適應遠航的生活,畢竟前些天的集訓僅僅只是在家門口打轉,每天訓練幾個小時就上岸了,而這次出行卻有可能要在船上待上好些天,那種感受跟集訓完全是兩碼事。好在執委會挑出的這批隊員身體素質都還不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有人出現強烈的暈船現象。

因為從勝利港到崖州這一段水域已經是熟門熟路跑過多次,這次考察隊出行便沒有再選擇一路靠近海岸線航行,而是在繞過鹿回頭角之後直接走了外海航線,從三亞灣的東西兩島南端駛過,直插南山角。

船隊在崖州附近的寧遠河口做了短暫的停靠,完成他們此行的另一個小任務將工業部加工好的小型熱水鍋爐和一捆管道部件帶給駐崖辦。提前得到通知的駐崖辦讓張廣僱了一輛牛車來這裡等著,不過由於“飛速號”上沒有吊裝裝置,眾人只能透過搭建跳板把體積碩大的鍋爐卸到碼頭上,十幾個男人又扛又搬地忙乎了近半個小時,才把這個將近三百斤重的大傢伙搬上了牛車。

離開寧遠河口再次出發,因為由此向西的航線開始變得陌生,老船員們便接手了駕駛工作,選擇了相對比較安穩的近海航線,一邊航線一邊對照地圖記錄沿岸狀況。而這時候穿越眾的黑科技就派上了大用場,有專人直接拍下海岸的照片,然後沿著航路行進的順序進行排列,並標註出其中一些比較重要的地理辨識位置。這樣下一批船員跑這條航線的時候,就有了十分明確的參照物而不僅僅只是枯燥的文字航線記錄。

大約兩小時之後,船隊抵達了海南島的西南角鶯歌咀。後世整個中國南方最大的鹽場鶯歌海鹽場,便是座落在這裡。這裡臨海的地方是一片數十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而在後世這片平原的大部分地區都被用來修建鹽場,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這裡的海鹽年產量就已經達到27萬噸,放在17世紀來看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鶯歌海地區一向是執委會發展計劃當中的一個重要區域,這裡的鹽場可建設面積極大,至少是勝利港外海鹽場公社的十倍以上,只要把這裡充分開發出來,那麼穿越集團未來的化工生產原料基本就有了充足的保障。(百度搜尋更新最快最穩定)不過執委會目前還苦於受制於人力瓶頸,根本無暇來對這裡進行大規模開發,目前也只能做一點前期勘察準備工作。

根據手頭所掌握的資料,考察隊知道這裡有一個非常大的海灣隱藏在狹窄的入海口後面,考慮到這裡的沿海灘塗地區水深非常有限,船隊在海岸邊停靠,從船上放下了橡皮衝鋒舟,透過狹窄的入海口進入了海灣地區進行考察。由於這裡是屬於從未造訪過的陌生區域,出於安全考慮,衝鋒舟上只搭載了四名全副武裝的北美幫人員。

衝鋒舟駛入海灣之後,王湯姆負責駕船,羅傑負責警戒,摩根拿著攝影裝置對這裡的地形地貌作影像記錄,化工專家喬志亞在不同的地點分別採集水樣,透過簡單的檢測手段來確定這裡海水的含鹽量。此時這地方並沒有被開發出來當作鹽場進行生產,整個沿海灘塗都見不到人煙。其實即便到了後世,這裡的鶯歌海鎮的居民也僅僅只有一萬餘人,遠遠比不上其他沿海地區的人口密度。

而其他駐留在海岸的考察隊隊員們也沒有閒著,他們按著幾個老鳥的指點,拿出數根釣竿,便站在船舷邊開始垂釣起來。在後世這裡可是南海著名的漁場之一,各種漁業資源非常豐富,而在眼下這個尚處於原生態的環境當中,近海的魚群也十分稠密,魚竿甩進海里往往不過一兩分鐘就會有反應。等到去海灣考察的小分隊回來的時候,眾人已經釣起了大大小小七八十條海魚了。

於是考察隊按照老海員們的傳統,又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