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仔港灣。不過由於這裡的碼頭規模非常有限,根本容不下這麼多船同時停靠,船隊不得不又花了很長時間來進行協調,讓大船靠岸,小船靠上大船,用跳板搭出一條連線岸邊的通道。
作為海漢的老朋友,一貫立場堅定的合作伙伴,李家自然也不會錯過這樣的活動,而代表李家參與這次考察的,正是那位最喜歡湊熱鬧的三少爺李奈。
事實上李奈得知這件事的時候也是剛剛才從三亞回到廣州,聽說駐廣辦準備組織商團開發海島,立刻就把這差事搶到了手上。對他而言,在廣州守著“金盾護運”的生意,遠不如出去遊歷增長見識來得有意思,何況這個活動還是海漢人所主導的。
至於說這個專案是不是真如海漢人宣稱的那樣有極好的開發前景,李奈對此並無半點懷疑。自打兩年前認識了這幫人開始,李奈就從未見他們在發展大方向上出現過任何誤判,特別是在專案投資方面,海漢人的眼光和操作手法都無可挑剔,經手的專案幾乎個個都成了聚寶盆。如李家在瓊州島參股的甘蔗產業、港口建設以及香料基地等等專案,今年開始都逐步有了較好的產出,投資回報可比以前開單純開商行賣雜貨強多了。
香港島這地方,李奈也並不陌生,他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到過這裡,不過十來年之後故地重遊,這地方卻似乎絲毫沒有變化。岸邊仍是破破爛爛的幾座棧橋式碼頭,岸上的道路因為前兩天的大雨而泥濘不堪,空氣中隱隱約約還能聞到排洩物的臭味。這裡的狀況跟這個時代絕大部分臨海小漁村相差無幾,但李奈已經習慣了海漢治下港口地區那種整潔感的面貌,還沒下船就忍不住皺了皺眉頭。
“三少爺,不要看這地方荒涼,過上一兩年之後,這裡就又是一處繁華的港口了。”看到李奈面露不悅之色,馬力科主動過來搭話道:“我們對這地方已經有了全面的規劃,在未來幾年中這裡將建成大明南部沿海最大的商貿港和貨物集散中心。這裡的建設和經營模式都將套用我們在三亞地區的成功經驗,等明年你再來到這裡,一定過會看到完全不一樣的景象。”
“馬主任說的話,在下自然是相信的。”李奈笑著應道:“家父派我作為代表,就是想在第一時間參與到貴方的開發計劃當中。只要是貴方的意見,李家無不遵從。”
“三少爺這話說得太見外了啊!”馬力科很熱情地回應道:“大家合作時間這麼長,彼此也都很信賴對方,有好事肯定是要一起分享的。”
兩人登岸之後,很快便見到了代表執委會從三亞過來進行實地考察的團隊。或許是為了平息反對派對香港島專案的質疑,執委會這次派來的考察隊領隊居然是顧凱,不過他大概也沒想到駐廣辦的行動速度竟然會如此迅速,剛給執委會打了書面報告還沒幾天,這邊就已經組織了龐大的商務考察團來搞實地調研了。
顧凱來到這裡以後首先肯定了一件事情——毫無疑問軍方在對香港島的情況描述中存在著明顯的漏洞,這裡的常駐人口狀況顯然並不是軍方先前所聲稱的無人區,多少幾百人還是有的。
這個漏洞是軍方有意操作,還是無意中留下,這中間的門道本來應該是考察隊的任務之一。但在來到這裡之後,顧凱很快就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這裡雖然有一些居民,但在聽說他們將有機會在無需背井離鄉的情況下進入到海漢社會體系,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服從安排這條路——至於極少數不肯合作騰出地方的人,自然會有人負責用一些非常規手段進行解決。
當顧凱與馬力科等人在岸邊碰面的時候,顧凱突然覺得自己這一趟似乎來得有點多餘。幾十家商戶的積極參與,已經說明了駐廣辦在這件事情上做了多少前期工作,而這麼多的社會上層人士願意主動投身到海漢的貿易體系當中,這絕對是執委會喜聞樂見的事情。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