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山海關向後方告急求援的奏摺以每天兩次的頻率送往京城,但京城卻一直未向山海關派遣援軍,反倒是下令讓山海關後方的薊州鎮駐軍調回順天府佈防。
明廷給予山海關守軍的回覆,也僅僅只是要求他們不計代價守住防線關,關於何時能派出增援,卻是隻字不提。
這並非明廷對山海關防線面臨的危機熟視無睹,實在是因為當下京城的形勢更為急迫,無法分兵去援救邊陲重鎮了——海漢軍在天津登陸後,兵鋒直指京城,明廷已是岌岌可危了。
如果不是從遼東南下的海漢陸軍第六師正在攻打山海關,明廷大概會毫不猶豫地將這裡的邊軍也調回順天府協防,應對從大沽口登陸的海漢軍主力。
陳一鑫從望遠鏡裡觀察著遠處的天津衛城,同時聽取作戰參謀向他彙報關於天津衛的各項情報。
在此之前,陳一鑫所率的部隊已經跟明軍發生了幾次小規模的戰鬥,但直到兵鋒推進至天津衛城,這才是海漢軍登陸之後所遇上的第一個硬茬。
天津並不算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城市,在明朝之前,這裡僅僅只是漕糧和海鹽的轉運中心。
直到燕王朱棣奪權上位之後,為了紀念自己在這個地方起兵“靖難”,才在永樂二年將其命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
然後明廷設立了天津衛,開始在這裡修築城池,將其打造為京師在渤海灣方向的軍事要塞和防禦門戶。
幾年前海漢與大明簽署停戰協議時,天津也是協議內容之一。
按照當時的協議內容,大明需向海漢開放天津作為貿易港之一,並且允許海漢在當地設立商業機構,從事各種貿易活動。
之後這幾年中,的確是有不少海漢工業品透過天津登陸,然後被送入了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在京師經營海漢貨物的商家,可並不是來自海漢,幾乎全是掛靠在達官貴人甚至皇室宗親名下。
而海漢是否已經透過這樣的手段,實現了針對某些特殊群體的利益輸送,對明廷和順天府地區進行了滲透,兩國都是很有默契地從不涉及這方面的話題。
即便知道海漢會採用這樣的措施,但因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明廷也只能對此裝聾作啞。
幾百裡外的京城暫且不論,但就坐落於直沽的天津衛城,對海漢來說的確是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
這地方的城防部署方案、兵力與裝備、指揮體系,乃至主要將官的個人情況,早在開戰前就已經被送到了陳一鑫的案頭。
攻打天津衛城的幾套作戰方案,陳一鑫都親自參與了謀劃,並且還讓兒子陳平遼也參加了戰前的推演。
拿下天津衛城不會有太大的懸念,極有可能就是走個流程而已。
所以攻打天津衛城一役,陳一鑫決定將指揮權交給兒子。除了考驗兒子的指揮能力之外,也是想借此機會讓陳平遼刷一刷戰功。
陳平遼倒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指揮佈陣井井有條,幾乎是標準的教科書操作。
先以騎兵探明陣前敵情,選定距離目標兩百丈開外,進出方便且地勢平坦的區域,作為接下來架設火炮的陣地。
隨即出動步兵,完成對選定區域的佔領,掩護火炮部隊進入預定陣地。
待火炮部署就位之後,攻城戰便拉開了序幕。
先由火炮對衛城城頭上的重點目標進行一一點名,將城樓和炮位全部擊毀,然後對相對較為薄弱的城門進行集火炮擊。
炮兵完成任務之後,便由步兵出擊至城下,如未遇激烈抵抗,便可攀城而上,佔領城牆高處。如敵軍頑強抵抗,則退回安全位置,由火炮繼續打擊敵軍防線。
如此反覆多次後,敵軍防線必定崩潰,海漢軍便能以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