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被兵部侍郎點名出擊的倒黴蛋了。
其他各支明軍雖然不肯出兵,但也都派了人跟在後面看熱鬧,眼見京城來的人馬一接戰就被海漢軍轟了個落花流水,趕緊回去報告戰況。
眾將得知京城來的人馬居然是這種表現,那誰還肯去步這個後塵。兵部侍郎雖然氣得頭頂冒煙,但也拿這些地方軍頭沒什麼辦法。
利津縣城裡也有德王府的人,在得到戰報之後,立刻就修書一封,命人出城送來海漢軍渡河的地方。
信末還提到,如今在利津縣城集結的明軍中,有好幾位將領都有投靠海漢的意願,日後再找機會替兩邊引見。請海漢軍不要主動去攻打縣城,以免兩邊傷了和氣。
“居然還有這種事情……”
孫丙看完信之後也是大感無語,完全沒想到明軍內部竟然已經是這樣的氛圍。
不過他轉念一想,倒也不是不能理解。這些地方衛所軍的兵源和財源都在本地,明廷能給予的支援極其有限,軍頭們優先考慮的自然是保住手上的武裝力量。
特別是那些心思已經活動,有改換門庭意願的武官,這次的示好也能為今後的接觸開個好頭,而他們手底下的武裝力量,更是有望成為跟海漢討價還價的資本。
既然明軍沒有出戰的意願,孫丙自然也不會浪費時間去攻打一座小小的縣城。他告訴來人,只要沒人主動阻撓,海漢軍很快就會離開濟南府繼續北上,不會發生對方所擔心的戰鬥。
至於那些有心與海漢接觸的明軍武官,可以等此間事了之後,再設法與登州聯絡,屆時再找機會安排他們與陳一鑫會面,詳談合作事宜。
相較於在山海關陷入苦戰的陸六師,孫丙這一路人馬的行軍簡直是順風順水。而大明邊軍與地方衛所部隊的戰力差距,也由此可見一斑。
那位到濟南府督戰的兵部侍郎,沒能取得半點戰績,之後肯定只能把責任全都推給地方駐軍。但以明廷如今的處境,大概也很難處理相關人等,要是下旨治罪,說不定就逼得這些地方軍頭直接反了,多半隻能是打掉牙往肚裡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