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十多年裡逐步成型的這支朝鮮新軍,從武器裝備到部隊建制,從日常訓練到軍官進修,從後勤供應到駐地基建,統統都是照搬了海漢軍的規制,有著極為明顯的海漢烙印。
儘管因為各種客觀原因,新軍在具體專案上的執行標準仍與海漢軍有一定差距,但戰鬥力相較以前可謂是脫胎換骨了。當然與之相對應的,是打造和維持這支軍隊所花費的龐大開支。
以朝鮮的經濟狀況,著實供養不起一支規模龐大的新式軍隊,所以真正達到標準的朝鮮新軍僅有不到五萬人,而分散部署在地方上的普通部隊基本還是維持著冷兵器時代的水平。
不過只要維持好與海漢的關係,這幾萬實現了火器列裝的新軍就足以維護國家安全和政權穩固。如今朝鮮內外都沒有太大的軍事壓力,自身也沒有對外擴張的打算,維持現有的軍力規模,逐步升級軍備水平,對朝鮮來說就是最為穩妥的做法了。
基於這樣的現狀,兩國間軍事交流都是以合作為基調,在景福宮展開的軍事會談也沒有什麼需要雙方辯論的內容,主題便是此次聯合軍演的安排,海漢在朝鮮的軍事shen部署調整,以及朝鮮在下一年度對海漢軍事裝備的採購計劃。
此次的聯合軍演演習計劃延續傳統,仍然是由海漢軍制定,但具體到執行層面,仍有許多細節需要與朝鮮軍方進行溝通協調。
“此次軍演,我方以訪問漢城的武裝艦隊為主體,參演艦船共計二十二艘,參演人員約為一千八百人。預定演習內容有,艦隊協同執行偵察、搜尋任務,海上補給,實彈打靶,對陸發動兩棲作戰……”
石成武作為本次聯合演習的指揮官,首先簡單介紹了此次軍演的大致安排。演習科目絕大部分都是在海上進行,主要針對兩國海軍的海上協同作戰能力進行訓練。
朝鮮國王李凒將會親自到場觀摩演習過程,所以參演部隊的表現也將直接關係到下一年度的軍費預算,甚至是將官們的仕途前景,所以朝鮮軍方對此也是十分重視,專門申請了三天時間跟海漢這邊開準備會。
朝鮮方面由申學義發言說明參演部隊的情況。相較於遠道而來的海漢艦隊,朝鮮方的參演艦船數量甚至還更多一些,總數達到了三十艘。
不過這些船的噸位和裝備水平顯然還無法與海漢艦隊相提並論,雙方參演艦船的噸位差距仍然在一倍以上。而且朝鮮艦隊在演習期間需要負擔大部分的補給物資運輸任務,因此作戰艦船的數目也比較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朝鮮方面的參演艦船全部都是在1648年之後下水的新式帆船,已不再是戰鬥力低下的龜船和板屋船。而這些新船都是與海漢合作的造船廠建造,全部使用了海漢提供的設計方案和技術標準,效能也基本合乎聯合軍演的要求。
儘管新式帆船的造價仍然不菲,但實現本土化建造之後,終究是比以前直接從海漢訂購要便宜了不少。但船上一些關鍵性的裝置的生產技術,海漢還是沒有向朝鮮提供,仍需向海漢訂購。雖說基本上是給錢就賣,但也還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朝鮮的造船規模,如果朝鮮想偷偷摸摸自行建造一批軍用艦船,缺少了這些關鍵零部件的供應,就算有替代品也會讓效能大打折扣。
雖然有著種種的限制條件,但朝鮮還是很樂於建造新船來替換舊式戰船。因為這不僅僅意味著自家艦隊的戰鬥力提升,同時也是與海漢艦隊協同作戰必須邁過的一道門檻。要是沒有這些新船服役,那基本上就不用指望海漢今後還能帶著朝鮮水軍一起玩了。
有關軍事主題的會談,海漢這邊也只安排了軍方人員參加,陶弘方等人則是得到了放假的機會,可以自由安排行程。
陶弘方等人倒是早已定好了節目,前往漢江邊艦隊駐紮的碼頭,去看看公眾開放參觀日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