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而來到杭州之後的經歷見聞,似乎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陶弘方在火車站工程中查到地皮認購事件算是其中之一,還有白樂童在鄉試辦發現的舞弊問題,哈建義發現本地駐軍大量留用前明軍中的鹽商子弟,這些事情如果深究下去,那都有可供調查的空間。
但這些事情全部都跟東海大區的本地官府有關,如果要調查真相,勢必會與本地官府產生矛盾。石迪文已經明確向他們表示過態度,一切都要以大局為重,如果執意調查,那不免會落個“不識大體不顧大局”的名頭。
像石迪文這樣執掌軍政大權多年的地方大員,在本地的影響力甚至比執委會還大,陶弘方等人如要與其對著幹,所將面臨的困難必然將是前所未有。而且他們在本地能調動的資源少之又少,就算有調查方向也很難付諸實施。
站在陶弘方的位置上,他很難去公正地評價東海大區這些做法的對錯得失,畢竟他們都只是不明真相的外來客,也不瞭解本地官府判斷利弊的真正標準。
而不久的未來,石迪文便會進入執委會的陣容,成為掌握治國大權的大人物之一。屆時京城遷來杭州,或許執委會中的其他人就能察覺到東海大區所存在的弊端,並對其進行糾正。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東海大區的行事標準會變成了執委會執政策略的一部分,到時候錯的就不是石迪文,而是像陶弘方這樣不知顧全大局的人物。
不過眼下陶弘方倒不用擔心這些,他知道只要自己別在東海大區幹出太出格的事,不要影響到父輩們的交情和利益,那也沒有人會主動來找他的麻煩。他從中能起到的作用,在這個大時代的背景下其實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力。
哪些人能將杭州最有價值的地皮收入囊中,科舉考試會不會錄取前朝的皇親國戚,揚州鹽商的影響力是否滲透到了海漢軍中,這些事情在遷都計劃面前都只是不值一提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