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的調查行動沒有太多可在外交環節上耽擱的時間,要是海漢有這閒工夫慢慢等大明朝廷的回覆,寧崎也不用這麼急著來找費策賢商議了。執委會希望能夠說服費策賢接受海漢的安排,並出具相關的文書為海漢之後的行動提供外交手續上的支援,這樣海漢軍在大明沿海地區採取行動的時候,不至於被對方冠上一個武裝入侵的罪名。
雖說在軍事方面,海漢並不忌憚大明東南沿海地區駐守的明軍,但能在行動過程中少一點麻煩總是好事,更何況要是真的因為誤會而爆發武裝衝突,也有可能會導致局面完全失控,而那並不是海漢願意見到的結果。
但費策賢又不是傻子,這個大鍋豈能說背就背。他要是替海漢擔保背書,將來出了任何亂子都會有他的一份責任在裡面,為此有可能會背上各種罪名,卻不見得能從中得到什麼好處。
“在下不能代替朝廷作出決定。”費策賢還是搖頭拒絕了寧崎的提議:“貴國若是拒絕商議,堅持一意孤行,那所引發的一切後果,都需由貴國承擔全部責任!”
寧崎見費策賢態度堅決,只好是換了一個角度勸道:“這個行動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請問費大人還有什麼別的法子,可以避免我國軍隊在行動期間與大明地方官府發生誤會?”
費策賢心道只要你海漢不出兵,老老實實維持現狀,那不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嗎?但從寧崎所說的話來推斷,海漢顯然是已經下定了決心,要將此事進行下去,說不定部隊都已經集結完畢,就等著一道命令了。
費策賢迅速盤算了一下當下的狀況,最理想的情況便是寧崎所說句句屬實,海漢出兵沒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完成他們的任務之後便自動收兵退出大明國境。而最糟的狀況,便是兩國軍隊在此期間發生武裝衝突,甚至由此引發區域性戰爭。
但即便是前者,估計朝廷也很難接受讓海漢軍堂而皇之地踏入本國境內——儘管這早就不是第一次了。
唯一能讓朝廷保全顏面的做法,就是把海漢的這次行動性質變成兩國合作,這樣至少能讓海漢軍進入大明境內這件事合理化,朝廷的接受度也能稍高一些。寧崎先前提過類似的建議,但他要求由海漢軍主導此事,地方官府可以派人參與,但不能干涉和阻止海漢軍的行動,這在費策賢看來也難以接受。
“寧部長,或許我們應該使用更公平的方式來解決分歧。”費策賢提議道:“兩國合作清剿不法之徒,既然是要在我國境內行動,那名義上應由我國主導行動,寧部長覺得怎麼樣?”
寧崎當然聽出了費策賢話裡有讓步的意思,他略微思考了一下便點頭道:“可以,但參與行動部隊的實際指揮權要由我方掌握。”
既然費策賢都是說“名義上”了,那意思就是要面子不要裡子,這樣既能確保大明不會因為放海漢軍進來這件事而丟臉,又能保證海漢軍的行動處於大明官方的有效監督之下。
這當然只是不得已之下的權宜之計,費策賢沒有辦法阻止海漢採取行動,還得在保全大明顏面的前提下儘量避免雙方發生衝突,當下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了。雖然聽起來沒有作出多少讓步,但實質上已經選擇了妥協。至於寧崎提的這個條件,費策賢也沒打算再講價了,畢竟想讓海漢軍交出指揮權太不實際,不需要再在這個條件上浪費口水和時間。
在一番緊鑼密鼓的磋商之後,寧崎和費策賢終於是代表兩國達成了一個初步的臨時合作協議,其內容主要便是針對接下來海漢要在大明東南沿海展開的調查和抓捕行動。作為大明駐海漢國大使,費策賢將起草一份臨時公文,說明這次行動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以及兩國的大致合作方式。這份公文的副本將以最快速度抄送至沿海各地官府,以避免地方官員沒搞清楚狀況,集結軍隊跟海漢人幹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