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天授(1 / 3)

天嘉五年(564年)四月。

經歷巴州、合肥兩敗,損兵十萬的北齊,暫時失去了渡淮南下的能力。

時值春深水漲,陳軍水師沿淮河上下巡遊,已經牢牢掌握住了淮河的制水權。

此時,西路陳軍勢如破竹,連破北齊義陽、光城等地,基本將淮河上游的齊人驅逐到了淮北。

中路陳軍則在控制潁口後,順流而下配合東路陳軍,接連攻下濟陰、陽平、盱眙等城。

四月十七日,齊軍在淮南最後一座大型據點——涇州——被陳軍攻克。

至此,整個淮河以南的郡縣,或戰或降,幾乎已經完全被陳國所掌握。

南朝陷於北齊十一年之久的淮南之地,終於光復!

而今淮河水漲浪急,至少到九月汛期結束之前,陳國都不用擔心齊兵南下。

是以,趁著這個南北息兵的間隙,陳蒨藉著此次大勝得來的威望,在陳國內部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制度改革。

他先將淮南江北原本的十幾個州合併成了安、羅、壽、合、徐五州。

又將江東的南徐、南豫、北江、吳四州併入了揚州。

而那些裁撤小州後多出的官吏,陳蒨也沒有棄用。

刺史被陳蒨按陳伯宗的建議充作了大州的副長官—通判,負責分理州務、監督刺史,防止刺史尾大不掉。

從官府吏,則是透過陳國官方在新設各州舉行策論考試,擇優留用。其中不合格者,亦可留做計吏,由官方供給衣食,幫助地方官府清查人口、田產。

陳蒨又下令在新設的六州新設州郡學校,收各郡縣士族及庶人大家子弟入學,罷六州中正官。

並詔令自天嘉八年以後,將以學校科考的成績來作為選官用人的參考。

這一系列的行政改制雖然看似十分劇烈,但由於只在陳國控制力最強的三吳及新取的淮南之地推行,是以各處固然有不少雜音,然而終究不能阻止新政推行。

在這之後,陳蒨又調整了淮南的軍事防禦體系。

以章昭達都督安州、程靈洗都督壽州、吳明徹都督徐州、黃法氍都督合州、華皎都督羅州。

而五都督之上,還有陳蒨在壽陽的皇帝行在,作為居中排程的最高軍事架構。

到六月,南陳的江淮防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

其中,壽州置十三軍,兵額三萬九千,都督駐壽陽。

安州置十七軍,兵額五萬一千,都督駐義陽。

徐州置九軍,兵額二萬七千,都督駐淮陰。

羅州置三軍,兵額九千,都督駐齊昌。

合州置六軍,兵額一萬八千,都督駐合肥。

整個江淮間共置兵十四萬四千,佔到此時陳國總兵力的七成還多,五都督的直接領導者陳蒨,則藉由此戰成為了陳國最大的軍頭。

若到冬日來臨,陳蒨還能帶領淮上兵馬再勝齊軍一場,則來日,他將有能力在建康,掀起一場深刻入骨的改革,一場無人能夠反抗的改革。

有人歡喜,自然有人憂愁。

—————

齊河清三年(564年)。

三月。

齊帝高湛以淮南新敗,頗不自安。

下詔頒行《齊律》,以示群臣百姓振作之心。

齊太師、彭城王、高湛的庶兄高浟,素有賢名。

本月,高浟在鄴都,忽有盜賊數十人入其家,擁其為主,欲奉為皇帝,高浟不從,身死。

於是,高氏宗室中有賢名者,皆多自汙,以示天子絕無異心。

四月。

齊太尉段韶至淮北,整理東南、豫州二道兵事,得兵只六、七萬人,府庫存糧不過三十萬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