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別的可能,讓一個人實現階層的躍升。
思及此處,陳伯宗在心內暗歎了口氣。
畢竟南陳的制度承襲蕭梁。
如今,這些積弊仍是絲毫未改。
他又仔細聽起蕭引的敘述。
“按魏晉之例,士人由中正授鄉品者,即可授官。”
“然自衣冠南渡以來,晉宋齊梁四代,得鄉品者日多,而朝廷官位不足。”
“是以朝廷授官,但考其家格門第。梁武又改其制度,使弊病稍緩。”
“今我朝承梁朝舊政,選官仍用門第鄉品,官員六品以下,任用俱由吏部。”
“除此之外,漢時察舉之法,梁武所立國子學策試舉人之法,亦偶有得用。”
聽到策試二字,陳伯宗不由眼前一亮。
前世之時,他常以為科舉考試之制乃隋朝首創。
然而近日思慮官僚系統改制,他接觸到的各種資訊卻告訴他考試之法,古已有之。
只是他於此制度的細節之上,仍是不甚了了,便隨言問蕭引道。
“蕭公可否為孤,解察舉、策試之制?”
蕭引自無不可,便接言答道。
“察舉之法,即是使州郡察查轄內天子所求之才,並舉其人入朝廷用事。”
“前代所舉,有孝廉、秀才、賢良、方正等科。”
“其人由州郡官長舉入朝廷,朝廷以策賦之類試之,其人得用,則用之,其人不得用,則黜之。”
“而策試之法,但以五館與國子學中學生應試,績優者,可舉為官吏。”
“如一人,明經科應試高第,則視之為門第二品,可授第二班官位。”
“而今門第之士,並不乏人。吏部用人之際往往難擇人才。”
“是以今時,士人入國子學,應策試登第者,則可先得授官。”
陳伯宗從蕭引的描述中,找到了此時選官制度與隋唐時期的一大不同。
與其說這時候的讀書人可以透過考試做官,不如說他們在通往官宦生涯的道路上,需要經歷考試。
前者是關於任官資格的獲取,而後者則是關於任官資質的篩選。
同樣面對考試,人和人的悲歡卻並不相同。
而今,建康面向寒人和庶人的五館還沒有恢復辦學。
只有面向高門與中層士人的國子學,仍在授課。
而這些,都意味著,南陳的帝室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與士族與武勳們共治天下。
可是,導致南朝國家一直虛弱的病根,便在這些掌握了大量人口與社會資源,卻只提供相對而言極少賦役計程車族與武勳身上。
好在而今的陳國還只是個大亂之後,在江南世家的墳冢之上,成長起來的新生孩童。
他陳伯宗,還有機會利用自己那些超越時代的見識,去為這個國家,割去正在滋長的腫瘤。
刮骨。
療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