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張良自己看出來項伯這一副心思之後,才故意這麼說的。
首先,張良雖然想著利用或者借用項伯現在的機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但他不會著急,也更不會冒險,同時也不會急著把項伯推出去,讓他以身犯險。
相反,既然項伯自己的意願是先把到嘴的肉吃下去,那不如就順著他的意思來,先讓他有一個自己穩固的地盤,而張良可以靠著自己跟他的關係,或者對他的幫助來讓他透過自己拿到手的資源反饋過來!
畢竟,原本他們單打獨鬥,現在若是項伯能夠有自己的封國了,他能夠拿出來的錢糧和人手能少得了嗎?
靠著這樣的幫助,張良可比自己一個人單打獨鬥或者破罐子破摔都理想的多,也容易的多了。
而且……
張良在博浪沙刺秦之後,也是把很多問題想明白了,他想滅秦,仍然是想滅秦。
但,滅秦,並不等於復國。
光死一個嬴政,未來的未知性還太大,大秦會不會真的陷入紛亂不說,就算進入一定程度的混亂,那對他張良自己富國也未必是好事。
在他看來,只有世道足夠的混亂,亂成一鍋粥,而且諸侯之間還要相互的攻打蒸發,那原本最弱的韓國才可能會有機會復國,繼而存活下來。
沒錯,都怪韓國太特麼弱了!
哪怕是真的出現了亂世,如果風頭和勢頭完全不在自己或者自己這些人的手裡,而在別人的手裡,那韓國的命運自然就無法得到保證自己的光宗耀祖恢復祖上積液的這一份心願,也未必能夠成功。
這就是血淋淋的事實!
現在靠著項伯這一條線,如果張良發揮得當,他是能從調配資源上能夠佔得先機的!
光憑這一點,他就不會,也不允許任何人從中進行破壞!
事實證明,張良的想法和擔心,那都是對的。
在原本的歷史上,秦朝末年發生動亂之後,其他國家的富國行動都如火如荼獲得成功,而只有張良,哪怕是在項梁那裡借了5000人馬進行復國,結果到最後只能帶著韓王成一起打游擊,最後一個城池都拿不下來。
非常尷尬……
誰讓韓國那麼弱呀……
結果,等到項羽在鉅鹿之戰大破,秦軍之後諸侯一起入關滅秦,然後瓜分天下韓國按照原來名義上的六國之一也分到了一片不小的地方,大多都是從秦國攻打之下佔領的。
但……
這個果實韓國根本就吃不下,也守不住。
項羽直接就把問題挑明瞭,這諸侯一起攻打秦國,其他的諸侯或多或少出力都不少,你韓國什麼身份什麼功勞?
又發揮什麼作用?
全程沒作用啊!
你在整個過程中也就打了打游擊,而且那5000人馬還是我叔叔給你的!
你有個屁用?
所以,韓國的封國是封國了,復國是復國了,結果項羽直接把韓王成帶走,帶到彭城直接給宰了。
韓國的領土被分了,復國的小朝廷,也瞬間沒了。
所以張良對項羽那個恨呢,也就只能去找劉邦,去投靠劉邦,反過來對付項羽,來讓自己出這一口怨氣,這一口,二次亡國的怨氣。
不過張良也是聰明的,等回到了劉邦那裡之後,張口閉口不提復國的事情,只提對付項羽,畢竟劉邦的野心他也是看得出來的。
而後來韓國雖然再次復國,韓王信又被封為了漢王,但劉邦壓根也沒想著真的讓他復國。
畢竟韓國的位置在滎陽腹地,地段非常重要,韓國在劉邦反擊項羽的過程中也再次沒出什麼力,除了張良之外,其他人幾乎作用為零。
你又一次的沒功勞,我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