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道的計劃,出兵攻打東吳的柴桑。柴桑乃東吳的重要城池,孫權得知後院起火,心中大驚。他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回援柴桑。
司馬懿見孫權撤軍,心中惱怒,但他也明白此時若繼續強攻夷陵,損失必然慘重。於是,他下令魏軍暫時停止進攻,在夷陵城外紮營,對山城進行圍困。
太平道在夷陵的守軍得到了喘息的機會,他們抓緊時間修復城防,補充物資。徐盛深知,這只是暫時的緩解,司馬懿不會善罷甘休,他們必須想出破敵之策。
在圍困期間,司馬懿試圖勸降徐盛:“徐將軍,你看你如今被困於此,孤立無援。若你肯歸降於我,我保你榮華富貴,何必在此苦苦支撐?”
徐盛站在城牆上,冷冷地看著司馬懿:“司馬老賊,你妄圖勾結孫權,破壞太平盛世,我太平道弟子豈會降你!”
司馬懿碰了一鼻子灰,心中更加惱怒。他決定加大圍困力度,斷絕對山城的水源與糧草供應,企圖逼太平道守軍投降。
然而,太平道的弟子們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在城中掘井取水,又在城中儲存了一定量的糧草,依然堅守著。
此時,關興在荊州與東吳的軍隊陷入了苦戰。東吳的將領呂蒙率領先鋒部隊,與關興在麥城附近展開了一場激烈的交鋒。呂蒙深知關興的勇猛,他採用了迂迴戰術,先派小股部隊騷擾關興的軍隊,消耗其兵力與精力,然後再集中主力部隊進行決戰。
關興雖英勇善戰,但面對呂蒙的戰術,也感到有些吃力。他一面指揮軍隊抵抗東吳的騷擾,一面等待太平道的援軍。
太平道得知關興在荊州的困境後,張一凡決定再次派遣援軍。他令張飛率領一支軍隊,從陸路前往荊州支援關興;同時,令諸葛亮率領水軍,從長江順流而下,與張飛的軍隊相互配合,對東吳軍隊形成夾擊之勢。
張飛接到命令後,率領軍隊風馳電掣般趕往荊州。他的軍隊士氣高昂,一路之上,所向披靡。當抵達麥城附近時,張飛與關興會合。兩人商議後,決定主動出擊,打破東吳的圍困。
張飛一馬當先,手持丈八蛇矛,衝入東吳軍隊的陣營。他的勇猛令東吳士兵膽寒,所到之處,敵人紛紛倒下。關興也率領荊州軍隊,緊隨其後,與張飛相互配合,東吳軍隊漸漸抵擋不住。
而諸葛亮率領的水軍,也在長江上與東吳的水軍展開了一場激戰。諸葛亮巧用計謀,他令士兵們在戰船上設定了許多稻草人,偽裝成士兵的樣子,迷惑東吳的弓箭手。然後,他又派出小股船隊,從側翼襲擊東吳的戰船,打亂了東吳水軍的陣型。
在太平道援軍的兩面夾擊下,東吳軍隊在荊州戰場上陷入了混亂。呂蒙見大勢已去,只得下令撤軍,退回江東。
關興與張飛在荊州取得勝利後,並沒有停止進攻。他們率領軍隊,繼續向東吳的境內推進,試圖擴大戰果,牽制更多的東吳兵力,以解太平道在夷陵之圍。
司馬懿在夷陵得知東吳在荊州戰敗的訊息後,心中憂慮。他擔心關興與張飛的軍隊會與太平道在夷陵的守軍會合,屆時自己將陷入困境。於是,他決定在關興與張飛的軍隊到來之前,對夷陵山城發起最後的總攻。
太平道在夷陵的守軍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徐盛深知,這一戰將決定夷陵的命運,也關係到太平道在江東的未來。他召集城中的所有將士,慷慨激昂地說道:“兄弟們,太平道的信仰與榮耀在此一戰!我們寧死不屈,為了太平盛世,為了天下蒼生,與敵人拼到底!”
城中的太平道弟子們齊聲高呼,他們的聲音響徹整個山城。在徐盛的帶領下,太平道的弟子們懷著必死的決心,與司馬懿的魏軍展開了最後的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