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植以鐵腕手段治理曹魏,使其逐漸走向復興之際,太平道與東吳之間的聯盟卻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原本因忌憚太平道的迅速崛起而勉強聯合的雙方,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戰爭與挫折後,內部矛盾日益凸顯,聯盟已呈搖搖欲墜之勢。
太平道在拿下江東之後,勢力範圍急劇擴張,其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張一凡深知,若要實現天下太平的最終目標,僅僅依靠武力征服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從文化、經濟、政治等多個方面對新佔領的地區進行整合與治理。於是,他在江東地區大力推行太平道的教義與理念,設立學校,傳播文化知識,培養人才;改革稅收制度,減輕百姓負擔,促進經濟發展;建立地方行政機構,選拔賢能之士擔任官職,加強地方治理。
然而,這些舉措卻引起了東吳舊貴族與殘餘勢力的強烈不滿。他們認為太平道的統治嚴重侵犯了他們的既得利益,於是暗中勾結,密謀反抗。在他們的煽動下,江東地區一些地方出現了小規模的叛亂與騷動。
東吳孫權已死,其子孫亮繼位,但此時的東吳政權已名存實亡,孫亮年幼,無力掌控大局,朝廷大權落入了一些權臣與將領手中。這些人各懷鬼胎,在面對太平道的統治時,意見不一。有的主張繼續與太平道合作,以換取暫時的和平與安寧;有的則堅決反對太平道,認為應該聯合曹魏,共同對抗太平道,恢復東吳的獨立與尊嚴。
在太平道內部,對於如何處理江東地區的問題也存在著分歧。一些將領主張採取強硬手段,徹底鎮壓叛亂,以儆效尤;而另一些謀士則認為應該採取懷柔政策,安撫民心,分化瓦解敵人。張一凡在聽取了各方意見後,決定採取恩威並施的策略。他一方面派遣姜維等將領率領軍隊,平定叛亂,對叛亂分子予以堅決打擊;另一方面,他親自前往江東各地,視察民情,減免賦稅,發放救濟物資,向百姓展示太平道的善意與誠意。
與此同時,曹魏曹植敏銳地察覺到了太平道與東吳之間的矛盾與裂痕。他認為這是一個削弱對手、擴張勢力的絕佳機會,於是決定採取離間計,進一步破壞太平道與東吳的聯盟。
曹植派遣使者前往東吳,秘密會見東吳的一些權臣與將領。使者向他們轉達了曹植的意思:“曹魏與東吳,本是同根同源,如今太平道勢力膨脹,妄圖獨霸天下,若東吳繼續與太平道合作,無異於與虎謀皮。不如東吳與曹魏聯手,共同對抗太平道,待太平道被剿滅後,東吳與曹魏可平分天下,共享太平。”
東吳的一些人被曹植的話所打動,他們開始動搖了與太平道合作的決心。而太平道在得知曹魏使者前往東吳的訊息後,也對東吳產生了懷疑。張一凡擔心東吳會背叛聯盟,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加強對東吳的控制。
他下令將東吳的一些重要將領和官員調離原職,派往太平道的其他地區任職,同時在東吳地區增派駐軍,加強軍事監管。這些措施進一步激化了太平道與東吳之間的矛盾,東吳的一些人認為太平道這是在公然挑釁,於是決定與太平道徹底決裂。
東吳的一些軍隊開始在邊境地區挑起事端,襲擊太平道的駐軍和運輸隊。太平道則迅速做出反應,派遣姜維率領大軍前往邊境地區,與東吳軍隊展開激戰。雙方在長江沿岸地區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戰火紛飛,硝煙瀰漫。
在戰爭初期,東吳軍隊憑藉著熟悉地形的優勢,給太平道的軍隊造成了一定的困擾。但姜維畢竟是久經沙場的將領,他冷靜分析戰場形勢,調整作戰策略。他採用迂迴戰術,繞過東吳軍隊的正面防線,從側翼和後方發起攻擊。同時,他利用太平道軍隊在裝備和訓練上的優勢,對東吳軍隊進行猛烈的打擊。
在一次戰鬥中,姜維率領軍隊趁著夜色,渡過長江,突襲東吳的一處營地。東吳軍隊毫無防備,頓時陷入混亂。姜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