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府中除裴刺史和葛崇外,僅他知曉案情,他對張矩之能也是欽佩有加:“張明府以為該當如何?”
張矩原本早有謀劃,但州府遇襲令他不得不加緊施為:“緋雲閣已成窮途末路,如不及時剷除,極可能再造殺戮,故我們須搶佔先機。緋雲閣在龍首山西峰,我以為,首先應遣官軍封鎖山路,斷其糧供;其次,枯榮借風水之說在陸家莊、五柳村、南泉村、東李村、河西村、楊村、郭村明修祠堂、暗藏屍洞,此七個村和多仁商號也要封,傳里正、村正和掌櫃一干人等到州府訊問,以斷枯榮之罪;其三,緋雲閣盤踞張掖多年,密道暗點一時也難窮盡,將枯榮之罪昭告天下,懸賞緝拿,斷其退路……這些都是張某的想法,不知諸位有何高見?”
廳裡一陣靜默,眾人心事重重,年歲稍長的司戶參軍陳友歲首先開口道:“張明府可有證據,證實昨夜強闖府衙乃枯榮道……指使?”
“反賊劫走緋雲閣重犯,緋雲閣自難逃干係。”張矩道:“枯榮身為緋雲閣宗主,緋雲閣謀反,他即是首惡。若能尋到被劫走的人犯,那便是鐵證。”
陳友歲道:“依張明府之意,枯榮謀反罪名尚不能決斷。枯榮在民間素有仙道之名,若無鐵證而昭告其罪,恐難服眾。眼下突厥之亂未平,邊境民心不可亂啊!”
張昭道:“但若不及早查明枯榮罪責,等到枯榮借仙道之名煽搖民心、興妖作亂,又當如何?”
司倉參軍曹盈平見勢,忙接過話頭道:“曹某不諳緝賊之事,只是現在正值課役,若是封山封村、詰問里正村正十數人,定會誤了賦役催輸。平定突厥叛亂正需軍餉,想必朝廷不久將會徵調,曹某掌租調,今歲的賦役萬萬耽誤不得,否則……”
曹盈平的話外之意再清楚不過,他決計不會為了緝賊而誤了自己的職任。說到職任,司功參軍陸文新也忍不住開口道:“封山封村,依律應由刺史定奪。但裴刺史尚在朔州,鄧長史也在刪丹,司兵、司法兩位參軍不幸遇刺身亡,此等大事需諸位共同議定。”
聽到“共同議定”,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議論起來,越說顧慮越多、越說越遠。說到最後,張矩的提議均未“議定”。其實,眾人的心思已在張矩預料之中,唯有一人始終沉默不語、心跡難明,此人正是司士參軍王君勤。
王君勤年紀輕輕、處事圓滑,張矩料其不會如曹盈平般置身事外,也不會如張昭般自陷危局,對他而言,危局也是良機,不錯失良機、不引火燒身方是其處事之道。眾人議論漸息,王君勤見機,開口道:“諸位言之有理,眼下賦役不能誤、民心不能亂、緝拿反賊也不能遲。張明府奉裴刺史之命追查馬背命案,不如由張明府暫代司法、司兵之職,繼續追查州府劫殺案,王某願助張明府緝拿反賊。其他的事,待裴刺史回來後再行定奪,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王君勤對眾人心思已是瞭然於胸,他的提議自然沒有異議,但他唯獨想不通,張矩為何甘願入局?此案已超出他的職任,若是反賊授首,他功業難表;若是反賊起事,他罪責難逃。難道此案中還有他尚未參透的“功業”?
王君勤的話說得固然圓滿,但心思已表露無遺。張矩臉上掛著猜不透的笑,既然封山封村行不通,只能先借重江湖之力追捕緋雲閣。正思忖,廳房響起急促的敲門聲,離門最近的張昭轉身開啟房門,門外的軍頭急道:“報,有吐蕃細作六人,從大斗拔谷闖入,五人死在黑河邊,一人不見蹤跡。”
眾人聞言,不禁大驚失色。看來今夜的大案還沒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