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天人感應說(2 / 2)

隋煬帝修運河,你以為他是為了後人?他實際就是為了自己下江都(揚州)方便!

因為以前的河寬走不了寬大的天子龍舟,水道也不連通,無法直達江都。

再說修建東都洛陽,主要是為了節省財政,因為糧食走運河去不了關中。

這個舉措應該是對的,但楊廣的操作太抽象了。

修了新都洛陽,卻又不捨得遷都,反而形成了洛陽、關中兩京的格局,變相增加了財政支出。

又搞出了讓後世網廟鼓吹的三徵高句麗,這也是最抽象的,先不說隋煬帝打仗的本事實在不咋地,前後征討三次高句麗,光是第一次就遭遇慘敗,幾十萬大軍就回來了兩千七百人。

損失不可謂不大!

結果楊廣還繼續征討高句麗,最後倒是打得還挺順利,但好不容易快打下來了,高句麗連忙選擇投降。

隋煬帝呢?

他同意了!

高句麗連使者都沒派,就口頭上說了一句,隋煬帝便帶著幾十萬大軍回去了。

高句麗直接光速降而復叛,楊廣感覺到智商遭到了碾壓,暴跳如雷,而數十萬大隋將士埋骨他鄉,也不知道找誰說理去。

對了,隋煬帝修的運河,唐朝就堵了。

還有常說的“隋朝大米留到了貞觀年間還沒吃完,都是隋朝給唐朝盛世留下了底子”。

這簡直是超人啊!

什麼樣的體質,能吃得下隋朝遺留的百年大米……

“再比如說後蜀的孟昶……”

林煜還在侃侃而談,不光說熒惑守心、金星凌日,還順便說了下日食。

日食相比較於熒惑守心、金星凌日,那可就要常見得太多了。

按照史書記錄,從春秋到蟎清時期,光是有記錄的日食就有上千次,載入正史的高達916條?,一個王朝只要運氣不算太差,總能看到個幾次日食。

“按照史書年份的話,《尚書·胤徵》篇中記載的夏仲康時期的日食,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錄了。”

“其後的《左傳》,同樣記載過一次日食,外加一次‘流星雨’: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竹書記年》疑似記錄了夏朝流星雨,但不能確定)。”

“說起來,元人郭守敬的《授時歷》,這玩意同樣也能用於預測日食的出現,雖然精度上有些瑕疵……”

《授時歷》為元朝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實施的歷法,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賜而得名,原著及史書均稱其為《授時歷經》。

《授時歷》以365.2425日為一歲,距近代的觀測值365.2422僅差大約26秒,精度與《格里高利曆》相當,但比西方早採用了300多年。

到了大德三年八月己酉朔巳時,《授時歷》成功預測了一次日食,但結果略有偏差,其為經過西伯利亞極東部的日環食,食分微小且發生在接近中午陽光強烈的時段,導致肉眼難以察覺。

但這並不妨礙《授時歷》的成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