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經緯度(1 / 2)

過洋牽星術,確實是當前時代最先進的觀星技術。

哪怕北宋出現了指南針,並籍此發明了航海羅盤,但航海羅盤的作用也只是作為輔助工具。

北宋朱彧的《萍洲可談》便有明確言及:“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

而在朱彧之後的徐競,所撰寫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中也有明確贅述:“是夜,洋中不可住,惟視星斗前進,若晦冥,則用指南針,以揆南北。”

但不論是指南針還是牽星術,都只能勉強測定地理緯度,而無法測量出經度。

這就為古代航海遠洋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往往出海遠洋的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天文觀星知識,還要準備好航海羅盤,就這還不夠。

還得一看運氣,二看個人經驗,三看出海的航線距離。

鄭和前後下西洋二十多年,前幾次都是在南洋一帶轉悠,到後面經驗豐富了,也建立了足夠的港口據點,同時結交不少西面來的阿拉伯商人,這才有膽量繼續往西開拓。

嗯,說句實在話,鄭和目前去過最遠的東非麻林迪國,讓他再次出發完全跟著牽星圖去走,都不一定能原路返回找到。

因為實在太遠了,僅靠地理緯度和觀星已經無法確定正確方位。

距離越遠,誤差越大,方向稍微偏一點角度,去的可能就完全不是一個地方了。

最離譜的例子,就是過去(現代的尺度)歐洲人發現美洲新大陸,但前後跑了幾百年都沒見到過夏威夷群島。

夏威夷群島實際就在歐洲人航線的邊上,從地圖上看就是歐洲人跑美洲專門繞了一下,偏轉了一點角度,完美的繞開了夏威夷群島。

“所以……”

“不論是永樂年間,三寶太監鄭和主持的六下西洋,還是其他的民間出海遠航,所應用到的航海觀測技術,都脫不開牽星術與指南針,二者大多相互交叉配合使用。”

“而這兩者都只能測定方向,頂多也就是測定比較精確的地理緯度,卻無法測定準確的地理經度。”

聽著林煜做出的總結,鄭和微微點頭,他雖然此前從未有過地理緯度的概念,但過去航海利用牽星術配合指南針,進行的海上方向測量,還是能夠幫他大致理解的。

楊榮、于謙這兩個不太明白的,林煜也隨之做出瞭解答。

“什麼是地理緯度?”

“用科學的術語來解釋,就是大地所自發的重力方向鉛垂線與赤道平面形成的夾角,這個夾角便是緯度,也是目前天文、航海牽星術所要觀測的精確角度。”

“關於地理緯度的測算,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的開元十二年,由僧人一行和尚主持進行的子午線測量。離大明比較近的,蒙元的至元十六年,郭守敬也主持過一次天文大地的測量工作,在南北約裡,東西約6000裡的範圍內,建立了27個觀測點,進行了地理緯度上的精確測量。”

“說得再簡單些,就是元人所說的北極高(跟緯度有些許差別,但很接近)。”

“而我要說的經度,你們差不多可以理解為‘裡差(耶律楚材)’、‘地方時(蘇天爵)’,都是差不多的概念,雖然不夠透徹。”

說到“裡差”和“地方時”,鄭和倒是聽懂了。

楊榮、于謙一知半解。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本朝大明開國之初,朱元璋就定下祖制,非陰陽人、天文生不得私自學習天文知識。

擅自學習天文曆法的要流放充軍,編造全新曆法的更是格殺勿論。

這不是什麼阻不阻礙發展的問題,而是封建王朝固有的政治特徵。

就跟個人不能私造地圖一樣,封建王朝的地圖那是真地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