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有些為難道:“林先生,日本有金山銀山,再加上還有倭寇之患可做藉口。可那朝鮮一直對我大明極為恭順,就連先皇也下旨褒揚朝鮮的‘以小事大’。”
以小事大,這句話出自《孟子》,大致意思就是小國應該天然對大國忠誠,如同對待父親一樣孝順謙卑。
與之相對,小國要以小事大,那大國也該以大事小,體現出自己的身為大國的肚量格局。
“以小事大?”
林煜直搖頭說道:“元末亂世的時候,朝鮮從蒙古人手裡繼承了十萬大宛戰馬,立刻就組建騎兵向北大肆侵土。”
“等到永樂帝下旨向朝鮮討要,朝鮮卻以史書上沒有今天的地名,強詞奪理。”
“不過永樂大帝也是個明白人,看清了朝鮮吃裡扒外、狼子野心的真面目。他故意不去征伐朝鮮,反而一邊賞賜其恭順,一邊用布絹來索買朝鮮的戰馬和耕牛。”
“如此,朝鮮要是賣的話,軍事民力就會越來越虛弱。不賣就是不給永樂帝面子,屆時征伐朝鮮名正言順。”
可以說,在對待朝鮮問題上,永樂帝是真的心黑手辣。
林煜說的還不是很明白,真實的情況就是,彼時大明戰馬價格差不多是上上馬絹八匹、布十二匹,上馬則絹四匹、布六匹。
可輪到朝鮮,價格直接被壓到三分之一,還要更低。
如此赤裸裸的陽謀,朝鮮君臣不會看不透,可看不透也沒辦法。
畢竟,這麼多戰馬,養著也是要花錢的。
就朝鮮這窮旮旯地方,打仗了也就算了。
不打仗,十萬戰馬,不出一年就能把國庫掏空了。
而且,朱棣對朝鮮也夠狠,起初還只是要求朝鮮一年朝貢(賣)千匹上等戰馬,到後期與蒙古戰爭擴大,直接要求朝鮮上貢兩萬匹戰馬。
歷史上,等朝鮮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再去統計全國牛馬數目,馬匹(包括不堪用的)僅餘匹,不足十分之一,而耕牛就只剩區區487頭。
朝鮮的騎兵部隊直接崩潰瓦解,耕牛也嚴重匱乏,直接打擊了朝鮮的農業與經濟。
因為用來製作弓弩的牛筋失去來源,朝鮮只能被迫使用馬筋,馬匹的存欄量大幅削減,到了明中期的時候,朝鮮戰馬的肩高從150cm降到了110cm。
這麼矮的戰馬,用來耕田都遭農民嫌棄。
“再者說,濟州島在元朝的時候,本就是中國之地。”
林煜忽又笑道:“濟州本名耽羅,為元朝在此設立的養馬場,朝鮮卻擅自吞併宗主國轄地,簡直是大不敬,破壞了以小事大的規矩。”
“大明收回濟州島,名正言順!朝鮮不會有膽子,也沒那個實力來阻攔。”
“而有了濟州島作為踏板,再順勢奪取北部的對馬島。大明水師就能直接切斷日本與朝鮮之間的海峽貿易,並以此為踏板進兵日本本土。”
朱瞻基一聽,似乎的確可行,也足夠名正言順。
濟州島作為元朝的海外遺留地,實際很早以前就被朝鮮納入統治。
只不過,那時的朝鮮同樣也是元朝的地盤,叫做徵東行省。
本意是為了攻打日本,設立的臨時軍事機構,但與安南、緬甸這些地方的臨時行省不同,徵東行省在兩次攻日失敗後,並未直接撤銷,而是就此存留下來。
或許是因為朝鮮太恭順軟弱,比安南、緬甸這些山溝溝的聽話太多了。
收回濟州島,大明有充足的理由,而朝鮮方面經歷過永樂帝的持續放血,早就已經被掏空了。
用一句話來說,能做大明的狗,真是朝鮮莫大的榮幸!
可要走了濟州島,之後該怎麼辦呢?
不是說徵不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