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府兵制與唐朝兩稅法?”
林煜夾著筷子比劃說道:“說白了,大明現行的衛所制與兩稅法,實際就是脫胎於唐朝的府兵制,與唐中後期為了改革而推行的兩稅法。”
“而太祖身邊也是有能臣的,他們分析總結了府兵制與兩稅法的弊端,從中針對性進行了修改,這才逐步建立起了如今較為完備的衛所制與兩稅法。”
“衛所軍戶制度的確立,也確保了大明可以寓兵於農,即養兵百萬,而不耗朝廷一粒米。就連兩稅法也改為透過魚鱗冊、黃冊並行徵收,修復了自唐宋元三朝以來,兩稅法的漏洞弊病。”
朱瞻基疑惑道:“這有什麼不對嗎?”
林煜搖頭晃腦說道:“對是對的,但太祖與他身邊的能臣,全都算錯了,或者說是算漏了一筆賬。”
朱瞻基一驚:“算漏了一筆賬?”
倒是于謙心中似有所悟,目光灼灼的看著林煜,等著他的回答。
林煜接著說道:“的確算漏了,太祖與他的能臣都忘了,負責屯墾的衛所軍戶,他們也是百姓。既然是百姓,那就會吃飯,會生孩子,換言之,就是衛所軍戶的人口不是一成不變的。”
于謙忽地接話道:“但劃分給衛所的土地,都是固定不變的。”
林煜一笑:“說的沒錯,老餘,你這次倒是腦子轉的挺快。”
朱瞻基本來還沒怎麼聽懂,一聽於謙接話的後一句,腦袋裡好像有什麼猛然間炸開,他似乎也明白了點什麼。
林煜又繼續說道:“太祖定立的衛所軍戶制,看似可以寓兵於農,不花錢也能養兵百萬。可他忘了,衛所軍戶本身就是世襲,一人為軍戶,則全家都是軍戶。”
“軍戶不能轉換職業,隨著時間的推移,衛所的軍戶數量就會變得越來越多。”
“而朝廷批給衛所的屯田,也會越來越不夠分。”
“這還不是重點,真正重點在於,土地的兼併,也會侵吞衛所的大量屯田。”
“軍戶無田可耕,就會形成逃亡,即便有不逃亡的,軍戶衛所也會迅速廢弛,直至不堪一用。”
朱瞻基皺眉問道:“土地兼併是什麼?”
別說作為天家子孫的他了,就連於謙也是初次聽說土地兼併的說法。
林煜嘖了嘖說道:“說到土地兼併……簡單舉個例子就是,在大明某縣的一處鄉村,村裡頭有位德高望重的地主老爺,他看上了村民張三家的土地。”
“可他德高望重,不能明著來啊!所以,他就給衙門送禮,也不用驚動縣太爺,直接讓衙門的稅吏對張三家提前徵稅,使其一時交不上來就行。”
“而地主這個時候,就趁機給張三借貸,幫其交上稅銀。而張三的錢都被稅吏刮空了,來年必定還不上借貸,那就只能把土地抵押給地主。”
“如此,一來二去,稅吏得到了賄銀,也幫衙門收上了賦稅,地主也得到了土地,張三反而背上一身負債,還要去給地主幹活佃耕。就這還要感謝地主,救了他一命,沒有被官府抓去。”
于謙滿臉凝重:“土地兼併,自此而始。”
朱瞻基也聽懂了,實在是林煜舉得例子太通俗易懂:“這不就是巧取豪奪,貪汙受賄?”
林煜冷笑:“你說對了,土地兼併就是巧取豪奪。要不是巧取豪奪,地主老爺怎能坐擁良田千頃?汝可聞諺雲破家縣令、滅門刺史乎?”
“破家縣令,滅門刺史……”于謙喃喃道,“我曾經對此方面的卷宗有過了解,自洪武年間開始,我大明邊關的諸衛所,便有大量軍戶逃亡的現象。
太祖高皇帝雖然嚴令禁止,卻依舊無法改變這個現狀,最終只能於邊境放棄原定蠶食草原的戰略,改為保守性屯墾,不再增築草原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