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琉球,這第一島鏈便算是三下其一。”
朱瞻基說:“那麼下一步,便是對南邊的呂宋國採取行動了。”
林煜說道:“對呂宋國的處理比大小琉球更簡單,因為大明在這裡本就設定了漢人總督,所以只需要直接在當地漢民中,任命一個新總督就可以做到輕鬆服眾。”
朱瞻基聽罷忍不住提問道:“林先生,直接從當地漢民中選任新總督,會不會導致總督變成呂宋漢民,事實意義上的世襲制,就如唐時節度使藩鎮割據。”
林煜淡淡說道:“所以啊,朝廷也不能完全放任,當地漢民可以做新總督,但朝廷需要派駐流官。既是作為副手監管,也是從旁學習呂宋漢民、土著的生活習慣與施政方略。”
“而呂宋總督也要有任期,不能像之前樣,任期可以是五年。這個時間既不顯得太短,也不太長。等到五年之期到了,呂宋總督直接遷調回國,只要他們幹得不是天怒人怨,那就一律許其升遷。”
“如此,呂宋總督的仕途與生活都有盼頭,那誰腦子抽了,才會在海外搞獨立割據。”
“以利誘之。”朱瞻基挑了挑眉。
這樣做確實也有效果,利益的誘感往往比那些空虛的大道理,也要更能收買人心。
只不過……
“林先生,若只單純用利馭官,終究不得長久。”于謙說出了自己的疑慮。
用利誘人,在於對方能看得上,要是遇上真的有裂土封疆之心的野心大家該怎麼辦?
“這就涉及到我剛才與你們講到的,民族國家決定了華夏文明的精神特質。”
林煜說道:“自兩宋開始,民族國家的觀念基本形成,華夷之辨也被兩宋士大夫,進一步強調到了地緣國家的層面上。”
“自此,華夏才是中國,而夷狄始終是夷狄,也不再有夷狄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的道理。”
說的更敏感些就是,自兩宋開始,中國開始強調民族血統,而不是所謂文化差異了。
也就是中國是中國,契丹是契丹。
契丹穿了漢服,歸化宋朝,或許宋朝會接納,但卻不會把他們當成宋人百姓,而是一群歸化了的契丹蠻子。
這種明顯的民族區別很重要。
到了清朝尤為劇烈,清朝地方官府對漢人百姓是盤剝,對西南少民百姓,那直接就是“榨油”了。
而且清廷還明裡暗裡鼓動地方官府,對少民不要當人看,能往死裡壓榨就往死裡壓榨。
引發的後果就是清朝前中後期,西南少民起義暴亂層出不窮,還因此催生出了不少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