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國家,既可以拿來直接對外殖民擴張,也可以用在對內的殖民歸化。”
擴張與歸化,這是兩碼事。
前者負責開闢疆土,後者負責教化新土百姓。
林煜想了想,對著二人突然提問:“嗯,你們應該都有讀過兩晉南北朝的史書吧?”
二人聽到問題,都是有些迷惑,但還是點頭。
“自是有讀過。”
別說兩晉南北朝了,唐宋元三朝史書,朱瞻基也同樣有所涉獵。
“讀過就行。”林煜點頭,又接著問道,“那你們認為,南北朝的梁武帝,他算得上明君嗎?”
梁武帝到底算不算明君,這在史書上的評價還真有點不好說。
即便包括了南北朝的相關史書記載,到後面的隋唐、兩宋以及大元蒙古國,對梁武帝的史冊評價也大多都是譭譽參半。
而且朝代越往前推,就越喜歡談及梁武帝的修佛愛好,以及被宇宙大將軍(這是真封號,雖然很離譜)侯景活活餓死一事。
蕭菩薩嘛!
朱瞻基沉吟片刻,作出回答:“梁武帝在位期間,雖無執政大錯,也為南北朝的江南百姓士宦帶去了安穩樂土,但其喜好修佛,耗費大量國家資財,又錯信了侯景,致使南梁國破山河碎……”
說到最後,連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評價。
說是明君?那明君怎麼也不應該是個亡國之君,而且堂堂皇帝,居然被活活餓死,這也太過諷刺。
說是昏君吧,又昏得沒那麼徹底。
相比之下,于謙的回答倒是更為中肯:“梁武帝前明後暗,若真要明確一點,那他稱不上是個明君。”
林煜聽完兩個學生的回答,沒有多賣什麼關子,隨即笑著說道。
“梁武帝確實不算是明君,但他也並非是你們認為的那樣,是個前明後暗的皇帝。”
“我這麼說,你們可能不太懂,我直接給你們講一下樑武帝在位時的為政舉措。”
“南齊末帝統治殘暴,又對國家事務並不上心,所以梁武帝作為蕭氏皇族的旁支,素有威望賢名的他,立刻便被南方門閥推動著,篡奪了南齊的皇帝位,從而開創南北朝最後一個與北魏勢均力敵的王朝——南梁。”
“南梁初開,因為基本算是和平奪位,所以國內的政治還算平穩。而且梁武帝自身的懷柔仁德手段,對內休養生息、提拔寒門士子,又與上品高門互相保持良好關係,倒是讓南梁前期難得一派欣欣向榮。”
說到這裡,似乎沒什麼不對,皇帝對內休養生息、仁德賢明,這不就是開國皇帝的明君盛世景象嗎?
可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還得看到更深層的政治核心。
梁武帝確實是蕭氏皇族的旁系不假,但蕭氏皇族那麼一大票人,為什麼南方的門閥偏偏就支援蕭衍去做這個皇帝?
歸根結底,就在於蕭衍的“素有賢名”,說人話就是,這傢伙與門閥豪族都是好朋友,所以在高門的人緣關係非常好。
南方掌握大部分生產資料的高門大族都覺得,讓蕭衍當皇帝比原來的大齊皇帝,要更有利於他們高門豪族。
蕭衍也確實沒有讓他們失望,在成功坐上皇帝位後,立刻就對南方高門投桃報李,官職爵位毫不吝嗇的賞賜出去。
發展到這一步,蕭衍與南方高門頂多算是互相利用,也符合一個處於門閥鼎盛時代的君主,該有的執政風格。
梁武帝真正的問題,或者說性格缺點暴露,是在於他自己也算是南方高門的一員,又是靠著門閥世家的支援,以及自己苦心經營的“賢名”,才得以坐上皇位。
所以蕭衍非常理解南方豪族真正想要什麼,也知道如何去利用這一點,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