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意義?為什麼沒有意義?”
“我說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政治又是經濟的延續,那麼經濟市場的根本是什麼?”
鄭和多次出海遠洋,跟海外藩國打過不少交道,想了想說道:“應當是供需與交換。”
供需和交換,組成了市場的貿易活動。
有了貿易,經濟才能盤活,而不是一灘死水。
“那……貿易最重要的是什麼?”
“……”
這下沒人知道了。
“運輸成本。”
林煜沒賣關子,直接公佈答案。
運輸成本也是成本,而且還是在貿易的鏈條裡,最重要的核心成本。
往大了說,這就是農業和工業時代的核心基礎。
曾經人教版的歷史教材裡,就講過這樣一個相關事例。
沙俄對奧斯曼帝國開戰。
這場戰爭本來應該是沙俄贏,因為沙俄很落後,而奧斯曼帝國更落後。
但奧斯曼帝國背後,剛好站著英法這些完成了工業革命的工業國家。
於是乎……
戰爭期間,沙俄只能用牛馬運輸軍需,而奧斯曼帝國可以動用蒸汽機海船。
最終沙俄慘敗!
可以說,縱使一個國家看似很強大,但它的運輸上限也決定了,它能發揮的國力上限。
“說得再簡單點,縱觀華夏文明的發展歷史,你們就會發現,華夏文明最先起源於黃河流域,而後也是沿著長江、黃河、淮水三條大河,進而發展出了強盛的文明以及國家。”
“關中平原為帝王之基,為什麼?”
“因為關中最開始就有著豐富的水資源與水脈河網路。”
“黃河九曲,唯富一套,河套平原同樣也背靠黃河。”
“而吐蕃王朝的都城邏些城,同樣也是依託著鹹河流域而建,吐蕃的幾座主要城市,基本也都地處河谷水系的關鍵河網。”
“說得再近些,朝鮮的國都漢城,地處漢江流域,水運交通發達。”
“漠北蒙古諸部,大多也都依託一條、或者幾條大河,才得以生存發展。”
“因為大河能夠提供充足的降水資源,以及水運交通,前者確保文明的產生,後者確保文明的發展。”
“所以,往往越靠近水源地區的文明,就會越容易發展壯大,水源系統越豐富繁雜,也越能夠發展得繁榮。”
在場三人都不是傻子,林煜這麼一通舉例,他們再結合自己的見識和學識,很快就想通了裡面的關鍵。
自古以來什麼樣的交通最便利,也最便宜?
那自然是水運了。
所以,越靠近水源地區的城市、國家,發展起來也就更容易。
因為依託水源,進可灌溉農業,發展農桑,還可依託水運,將糧食貨物運輸供應其它地區,形成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