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見到一個島嶼或是陸地。再加之您所說的海權論,只能以海軍武力為主,包圍佔據世界島外的邊緣地帶,才能達成以海制陸的優勢。”
“那這些海外港口、島嶼、海峽,應該如何才能長久維持控制?”
“這個問題問得好!”
林煜微微點頭,也不迴避,就這麼說道:“作為海權論的核心,便是必須對海外擴張,掌控足夠多的海外港口、軍事基地,以及關鍵的島嶼、要地,而這些地方,大多距離本土會很遙遠。”
“即便是陸權國家,領土越是邊遠,失控的風險也就越高,那放到海權國家上面,這個風險也並不會消失,反而還會成倍增長!”
天高皇帝遠嘛!
比如奴兒干都司的兀良哈部,永樂大帝北征了五次,兀良哈部也降而復叛了五次,都快成習慣性叛亂了。
到了土木堡之變後,其更是徹底併入了瓦剌。
對於海權國家如何掌控邊遠的海外殖民地,答案其實也很簡單!
第一,就是海軍力量要始終保持強盛,有了海軍才能有制海權。
海軍制海權的衰落,意味著海權國家的衰落。
第二嘛……
因國而異,各個海權國家有著各自不同的海權制霸途徑。
號稱“海上馬車伕”的荷蘭人,他們的制海權主要依託商業貿易,透過強大的海運條件,來瘋狂掠奪壟斷海上市場。
說不好成不成功的,但荷蘭人確實掌控了一個時代——“荷蘭人的世紀”。
荷蘭衰落得也很抽象,因為純粹掠奪海貿利潤,給了荷蘭商人過多的政治權力。
當商人掌控了國家的政治走向,那這個國家也就基本快要玩完了。
英荷海戰。
這場決定歐洲海上霸權的重要戰役,荷蘭商人為了利益,居然主動放高利貸給英國人採購軍備。
之後怕英國人戰敗,還不起貸款,又大肆販賣自己的戰船給英國。
真的是呵呵了。
前方吃緊,後方緊吃!
荷蘭人要是能打贏,那才叫厲害了。
戰敗以後,荷蘭商人議會為了省錢,居然還主動把自己的海軍裁撤了,不給海軍發軍餉,致使海軍直接崩潰,進而崩掉了整個荷蘭。
說起來,這套透過借高利貸,來打贏戰爭的案例,左公當年也曾經用過。
收新疆前,他跟列強瘋狂地借高利貸。
列強若是放任不管,打輸了,左公就還不起賬。
所以就必須幫著左公把新疆收回來,撤走對“洪福汗國”的援助。
用貸款來制裁對方。
所謂政治是經濟的延續,而經濟也能決定政治、戰爭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