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同出一地,他們似乎與八年前打過來的朝鮮人不同。
哪裡不同?
朝鮮人雖然來勢洶洶,但並不打算要對馬島。
因為對馬島窮得可怕,可眼前的這些大明國人,似乎真的打算把對馬島變成大明的對馬縣。
沒別的理由,對方都把官員派來了。
這是個強烈的政治訊號,比軍隊直接開過來還恐怖。
宗貞盛不知該怎麼接話。
邢寬卻是氣勢洶洶,上前一步:“閣下不用跪著了,快快請起吧!我大明天朝皇帝陛下,已經冊封閣下為對馬縣令,我這個縣丞也只是宗縣令的下級,宗縣令不必拘禮!”
這就直接“宗縣令”了?
宗貞盛還在懵逼中,邢寬直接上前一步,雙手一個用力就把人給扶了起來。
孫曰恭隨即向身邊的一千多明軍將士揮手示意,他們當即就上前幾步,結成了簡易軍陣。
跟著宗貞盛來的那些家臣,以及閒散浪人,瞬間就被嚇得面無血色(不對,本來就沒多少血色,全是菜色,餓的)。
先禮後兵!
官職給了,那威懾自然也要跟得上。
宗貞盛見此,心中頓感屈辱憤怒。
而後,他屈服了……
不屈服還能咋滴?
八年前跟朝鮮幹了一仗,宗貞盛倒是很硬氣,選擇硬剛到底,然後就被朝鮮人打得屁股開花。
朝鮮出動了軍船227艘、軍兵人(《李朝實錄》記載),比對馬島的總人口都多。
這場“應永外寇(己亥東征)”的結果就是,對馬島變成了朝鮮、日本、大明三方軍隊的戰場。
因為室町幕府以為朝鮮是受到了大明指使,才攻擊的對馬島,便下令九州島的守護大名派兵前往對馬島,支援宗氏。
戰爭在對馬、遼東兩地幾乎同時爆發。
遼東總兵劉江親率明軍引誘伏擊,大敗倭寇。
殺死倭寇(其實是正規日本軍隊)千餘人,俘虜百餘人,史稱“望海堝之戰”。
朝鮮的李從茂則率領一萬七千朝鮮軍隊,登陸強攻對馬島,燒燬兩千餘戶島上百姓的房屋。
雖然很快與九州島大名支援而來的軍隊撞上,雙方陷入戰事膠著,但宗貞盛實在是受不了辣。
戰爭打下來,全在他的地盤上。
對馬島本來就窮得很,人口也少,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現在又淪為了戰場,島上百姓既要打仗當炮灰,還要為九州島的“友軍”提供糧食補給。
農業、捕魚等生產活動完全停滯,房屋田地大量毀壞,人口損失極大。
繼續打下去,宗貞盛怕是也不用做對馬島島主了。
而且,遼東戰場的望海堝之戰,也讓日本真正看到了大明的強勢。
橫豎打不過,那還打個屁!
對馬島丟就丟了,那是幕府的問題。
關他們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