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那貨幣自然也能夠推陳出新。便是放眼先秦的貨幣,也不是與如今一般無二,就連宋朝也有發行過鐵錢。”
“區區銀幣而已,有何不可?”
林煜說道:“也不用太執著於推陳出新,說到底,白銀貨幣化是趨勢,但銀錠的形態,的確不適合作為平民貨幣。”
“唯有模仿銅錢體系,構建出全新的銀元貨幣,才能一步步將價值更高的白銀,下行到百姓持有,逐漸平替取締已經漸漸失靈的寶鈔制度。”
“而且,順帶著還能利用鑄造銀幣的機會,從中賺取抽成一部分鑄幣利潤,算得上是一舉多得了!”
朱瞻基有些不可思議:“鑄幣還能有利潤?”
“為什麼不能有?你想想一枚按照銅錢大小鑄造的銀幣,能有多重,它與一兩銀子又差了多少?”
“這裡面的差值算出來,不就是純利潤了!”
至少在鑄銀幣的初期階段,甚至十數年內,白銀價值浮動不大,銀幣沒有完全普及化之前,鑄銀幣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等到後期白銀逐步貨幣化,而銀元的貨幣屬性趨於穩定,那也用不著再貪初期的那點鑄幣利潤了。
朱瞻基也算從小博覽群書,對算學什麼的也有涉獵,稍一對比計算,就理解了。
確實有的賺,甚至賺的還不少!
因為鑄幣利潤的多少,完全取決於朝廷鑄多少銀幣,鑄的越多,利潤越高。
石見銀山、佐渡金山,這兩座超級大銀礦,一年能產兩百萬兩朝上的海量白銀,全部拿來鑄銀幣的話,利潤少說也能佔二分之一。
如此天賜金山銀山,若我大明躊躇不取,豈非反受其咎。
朱瞻基從鑄幣利潤,很快轉變到了,要如何才能勸說自己的父皇,還有滿朝文武,發兵去日本爭奪銀礦。
在一旁的于謙,卻在沉思片刻後,忽然間開口問道。
“先生,銀幣之說到底過於新穎,就算元朝鑄幣也是淪為前車之鑑。我大明此前從未有過流通金銀貨幣,如此貿然使用銀幣,萬一要是百姓不接受,甚至抵制銀幣推廣,該如何是好?”
林煜平靜說道:“你是想說大明寶鈔吧!寶鈔之所以迅速崩潰,在於朝廷的濫發,在於寶鈔的本質就是紙,它的價值完全依賴於朝廷信用。”
“但白銀不一樣,白銀本身就具備價值。即使變成了銀幣,那它也還是白銀,本質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