霆處置,鎮壓剿滅。”
羈縻統治、以夷制夷、鎮壓叛亂。
如此組成了大明對控制權跟不上的邊疆,以及暫時難以完全管理的地方土司,所實行的統治辦法。
在大明國勢足夠強盛的時候,地方土司沒有任何辦法,敢於叛亂的直接鎮壓,不敢叛亂的就分而治之,不斷割肉放血。
到了明朝中期,實際就已經有許多土司,被這幾招組合技,給削的連地方官府都打不過了。
就算有幾個強大的土司,跑出來牛逼哄哄的鬧叛亂。
比如萬曆三大徵的播州土司楊應龍,這傢伙看到四川官兵羸弱,就開始驕縱自大,發動叛亂想要徹底吞併四川。
明廷震怒,發兵24萬大軍,總督李化龍,主將劉珽分八路進兵。
這場“平播之戰”歷時一共114天,實際開打不到兩個月,楊應龍兵敗自盡。
作為這傢伙老巢的海龍屯,成了土司制度的世界文化遺產,也成了明朝正式推行改土歸流的開端。
當然,以上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大明具備足夠的軍事能力。
一旦大明的軍事能力開始衰弱,國家機器的運轉逐漸癱瘓失靈,那這套對異族統治的組合技,就會迅速趨於崩潰。
播州楊應龍被滅以後,緊接開打的薩爾滸之戰。
明軍大敗,主力部隊幾乎全軍覆沒,就連劉珽在內的幾個名將也戰死沙場。
牢努建立的後金至此,一發不可收拾。
大明對遼東也從戰略激進,變得戰略保守,並構築了無懈可擊的“關(山海關)-寧(寧遠)-錦(錦州)防線”,以及遼人守遼士。
“關寧錦防線”本身沒有問題,在軍事地理學中幾乎堪稱完美。
但要維護這條防線,首先需要大明有錢,其次大明還得牢牢控制住漠南草原的廣闊邊疆……
聽完林煜對大明治邊國策的評價,朱瞻基臉色頓時變得無比凝重,他思慮半晌後開口說道:“所以,大明的治邊國策,也就是土司制度,本質上需要依託朝廷擁有足夠強大的軍事能力。一旦朝廷哪天衰落,那生活在土司制度下的各族百姓,必定會跟著大亂。”
因為大明冊封土司,治理西南的關鍵,就是“以夷制夷、分而治之”,字面意思上的讓各族土司相互攻伐兼併,達到弱化土司的戰略目的。
這就加劇了土司與大明之間的不認同。
于謙問:“既然‘以夷制夷’不可行,那還有什麼辦法,能夠防治土司叛亂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