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地。”
這裡,細川滿元指的並非是朱元璋遣使日本那一次。
而是永樂二年,朱棣派遣鄭和出使日本。
嗯,與其說是出使,不如說是去興師問罪。
誰家出使,是帶著10萬大軍和艦隊去的?
這場出使帶來的最終結果,便是足利義滿乖乖接受了大明冊封,並派遣使節獻上抓獲的倭寇,與明朝正式建立朝貢關係。
大明、日本簽訂正式的《勘合貿易條約》,日本以屬國名義對大明進行朝貢貿易。
大明則賜足利義滿“日本國王”金印一枚,足利義滿回書自稱“日本國王,臣源義滿(足利氏出身源氏)”。
《明書·戎**》對此還有明確記載:“永樂二年,寇浙直,乃命太監鄭和諭其國王源道義,源道義乃執其渠魁,以獻復金,十年一貢……”
足利義持沉吟片刻,忽然對著眾人問道:“若是幕府與天朝開戰,能有幾成勝算?”
斯波義淳回答:“天朝強大,不可力敵。”
山名時熙低頭說道:“唯有奮力死戰。”
細川滿元、畠山滿則沉默無言。
畠山滿家直言道:“大御所閣下,先不提我國這些年來天災頻繁,而且與天朝的無端開戰,諸藩守護怕是很難有所響應,甚至可能爆發一揆。”
一揆就是造反的意思,在室町幕府的統治中後期相當普遍。
再加上步入了十五世紀,大明這邊在往小冰河期緩緩邁步,日本同樣也不能倖免。
從足利義滿開始,日本的降溫少雨和乾旱饑荒,就開始變得越來越頻繁,再加上守護大名這種全新體制的出現。
本來這是足利幕府為了進一步從天皇與朝廷手中,攫取最高權力的一種模式,利用守護大名去蠶食天皇和朝廷在地方的政治權力機構。
這種辦法實行之下,天皇和朝廷的確漸漸失權了。
可守護大名卻在不斷壯大,為了追求更高的獨立性,守護大名開始頻繁與幕府發生挑釁衝突。
比如迎接蔣驥等人的赤松滿佑,這傢伙的父親便是兼任播磨、備前、美作三國守護大名的赤松義則。
如此強大的守護大名,簡直是讓足利義持和幕府如鯁在喉。
赤松義則才剛死那會兒,赤松滿佑就遭到陷害打壓,差點當場掀桌子叛亂。
雖然最後勉強平息下去,但等到足利義教的時代,赤松滿佑在種種不利因素的逼迫下,還是選擇了叛亂,並最終被幕府軍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