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軍西征的時候,還發生過一件略微抽象的插曲之事。
當時有一支蒙古軍隊,西征埃及馬穆魯克王朝,走了四年都沒有走到。
結果,蒙古皇帝突然駕崩了,這支軍隊為了幫自己的主子去奪權,就又回去了……
“也就是說,到頭來不論有意或是無意,遵循陸權論去佔據世界島心臟,從而進行對外擴張的陸權國家,無一例外全都失敗了。”
“不論強漢盛唐,還是當初的成吉思汗,他們或許不知道什麼是陸權論,什麼是世界島心臟。但為了追求霸權與對外擴張,都會自發性的向西奪取世界島心臟,壟斷絲綢之路。依靠絲綢之路的巨大商業利潤,進而把蛋糕做大做圓,來維持帝國的繁榮與強盛……”
鄭和、楊榮陷入了深思。
楊榮雖然此前沒入獄聽過課,但對於貨幣霸權、白銀寶鈔等經濟學知識,以及海外日本的巨大銀礦,他都是知道的。
所以自然也明白,大明的開海就等同於在海上重建絲綢之路,也就是效仿漢唐,把蛋糕做大做圓,來供勳貴、宗室以及官民百姓去瓜分,瓜分這裡面的利潤。
可是現在……
林煜沒管他們的反應,繼續說道:“漢唐開拓西域,依靠絲綢之路,來進行對外擴張的行動,最終卻都失敗了。”
“就連盛極一時的蒙古西征,也沒多久便內部分裂,實質意義上的土崩瓦解,還是沒能真正控制住世界島的心臟地帶。”
“而後,小冰河期來臨,農業降水量不再保持巔峰,強盛的漢唐都衰敗了。”
“這也是為何吐蕃會在與大唐同時強盛,一度爭霸的時候,突然銷聲匿跡的原因。”
吐蕃強盛,在於農業降水量充足,即便在高原的河谷地區,也能養活大量人口。
但成也於此,敗也於此。
小冰河期來臨,農業降水減少,高原河谷不再是產糧重地,吐蕃難以維持,自然也就分裂衰敗。
而換到盛唐這邊,就是安史之亂以後,大唐內部開始逐步對內收縮。
大唐不敢再對外擴張,一部分原因在於體制,另一部分原因就是關中平原的衰落,中原產糧基地的產量也在明顯下降。
朝廷的錢糧儲備不足,不再具備控扼西域,對外擴張的軍事國力。
兩稅法,兩稅三分,藩鎮與朝廷的稅收博弈……都是後來的結果。
“所以我說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政治又是經濟的延續。”
這句話,現在才讓楊榮有些深刻理解了。
林先生前面講過的那些經濟、土地、稅收、貨幣課程,其實全都是連在一起的。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政治是經濟的延續。
所以,經濟政策上的改變,是真的能夠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對外政策,以及戰爭擴張。
于謙這時開口問道:“林先生,若按照世界島與陸權論去考慮,那您先前說的白銀寶鈔與大航海,還有什麼意義呢?”
對啊!
這樣就完全沒意義了!
白銀寶鈔的基礎,就是靠著白銀去繫結貨幣,為寶鈔提供貨幣信用,從而搜刮掠奪海外財富。
大航海也是同理,靠著商品傾銷,貿易順差去掠奪更多的財富。
包括對日本銀礦的佈局謀劃,都是以掠奪日本的白銀為首要目標。
白銀就是錢!
但……
白銀也只是錢,它可以購買糧食、物資、兵甲,卻不能生產出任何可以吃可以用的東西。
那大航海還有什麼意義?
不對,林先生不是還弄出了化肥與新大陸的番薯嗎?
莫非就是靠這兩樣東西,來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