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話,但在朝廷強行推廣下,大明官話還是被迫定型為了南京話。
夏原吉思忖片刻,說道:“《洪武正韻》雖然不好學,但也是朝廷必學。否則,天下百姓各說各家話,口音一出省,就難以互通,這將不利於朝廷治民、百姓生息、國家昌盛。”
林煜笑道:“說得不錯,可要我說啊,我這裡有一部新的正韻字典,可重製切音(拼音)之法,讓蒙學孩童和不識字的百姓,都能兩三個月學會自行切音,而後自己翻著字典學習生字讀寫。”
“天下還有這等輕鬆法門?”夏原吉下意識感到詫異,卻沒有覺得不信。
這也是阿拉伯數字與小數點的功勞,前兩樣給夏原吉的震撼和啟發很大,以至於現在林煜說有新的切音法,能讓識字門檻降低,他也不覺得不可能了。
林煜看夏原吉驚訝過後,就沒有下文了,似乎真覺得自己能成功。
嗯,能成確實能成,但不容易也真的不容易。
到底是六百年前的大明,很多東西都跟後世完全不同。
林煜雖然決定要將現代拼音法搬到大明來用,但某些部分卻得進行適應性修訂。
因為明朝的口音、識字,與現代拼音法和普通話,區別不能說太大,卻也絕對不小。
就比如現在識字用的切音法,簡單來說就是,你要想學識字,得先會這個字,才能去學它的注音讀寫。
換言之,就是先有蛋與先有雞的無限迴圈。
而且,明朝的口音屬於三級結構,作為最基本的方言,採取的是七聲調,與後世普通話的四聲調完全不同。
七聲調:陰平、陽平、陰上、陽上、去聲、陰入、陽入。
四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仔細一看,上聲被合併,而入聲完全消失。
時至今日,僅有閩南、西南等部分地區的方言,仍然保留入聲。
林煜要是現在飆兩句普通話,對面這兩位還真不一定會講。
普通話的四聲調,又關乎到了拼音的四聲調。
陰平代表第一聲,陽平是第二聲,上聲是第三聲,去聲是第四聲。
慢慢來吧!
林煜隨手在地上寫下26個字母。
于謙看了看,只覺一臉迷惑,完全沒看懂意思。
“林先生,這是什麼?”
林煜回答:“這是字母,字母可組合為聲母、韻母……用於孩童蒙學,不識字的人學習切音識字。”
嗯,這麼一說,于謙和夏原吉就懂了。
聲母韻母本來就是音韻術語。
這兩人稍微看了幾眼,就猜到了這些奇怪字母的含義和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