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煜也沒讓他失望,當下點了點頭說道:“而且辦法也很簡單,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先算出地球與太陽的公轉半徑,也就是地球與太陽的直線距離,再算出地球繞太陽執行的公轉週期,就能得出太陽的質量為多少。
第二種,地球與太陽的公轉半徑不變,算出地球公轉的線速度,也能得出太陽的質量為多少。”
聽到林煜把答案說出來,袁忠徹倒是滿意了。
其餘三人卻是直接大腦宕機了。
真—能—算—啊?
還測算太陽的質量很簡單……
這也沒聽出哪裡簡單啊?!
不過……
轉念又一想,對於他們四個來說可能很難,可對於學究天人,堪比聖人大賢的林先生而言,似乎還真就特別簡單。
畢竟,連測量地球這個在他們看來幾乎不可能辦得到的事情,林先生都能憑藉一杆秤,兩顆銅球就能算出來。
要是真傳出去,怕是沒人會信,反而會覺得這是個江湖大騙子。
楊榮和鄭和也懶得再去質疑,林先生既然能說出來,那必定是已經有了一套演算法。
鄭和反應比較快,連忙開口問道。
“林先生,那到底應該怎麼算太陽的質量?”
話音落下,楊榮也連忙湊上前去認真聽著。
至於關乎大明的天人感應……
不是不重要了,而是林先生都已經兜出這麼多東西了,也不差這麼一件兩件。
所謂死豬不怕開水燙,大不了回頭讓禮部、翰林院的那幫筆桿子想辦法去。
問楊榮是幹什麼的?
他是內閣值班官員,理論上是不能實際參與朝政的,雖然可以看奏章,但只有建議的權力,沒有決策權。
真論起制度上的實權,六部哪個不比他楊榮實權大啊?
(僅僅是制度上,楊榮所處的內閣雖然不像明中後期那樣,但他深受皇帝信任,又是三朝元老,託孤大臣,自有大權在握……)
“先說兩種辦法的同種條件,那就是地球與太陽的直線距離應該怎麼算吧!”
林煜沒有立刻說應該怎麼算,而是先問了一個問題:“勾股定理各位應該都學過了吧?沒學過的我可以普及一下。”
楊榮點點頭,終於又到他的“強項”了。
“林先生說的應當是《周髀算經》中商高回答周公的話:數之法出於圓方;圓出於方,方出於矩,矩出於九九八十,故折矩以為勾廣三,股修四,徑隅五。既方之外,半期一矩,環盤而坐,得成三四五,兩矩共長二十有五是謂積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數之所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