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朝廷要對地方動刀子,就只能溫水煮青蛙的慢慢來。
改革這種東西,除了要有刀把子,也要有筆桿子。
二者缺一不可。
現在,朱高熾已經先有了新稅卒,又有攤賦入畝、士紳一體納糧、分稅制並行,共同組合成了改革用的刀把子。
而《荀子》就是事後為朝廷改革收尾的筆桿子。
荀子,儒家後聖,集先秦諸子百家於大成者,其在儒家的地位本就超然無比。
用荀子的話為皇權,為朝廷的改革作解,那縱使是理學的宗師、大儒,也沒法說出什麼辯駁的話來。
也難怪“文藝復興”會帶來思想啟蒙了。
不掀起“文藝復興”,其他人也扛不起來思想啟蒙的大旗,也沒法義正言辭的辯垮舊有思想……
“對了,荀子對於聖王論,可還有什麼補充沒有?”
朱高熾認可了荀子的聖王論,也對聖王論的後續其它,感到頗為好奇。
聖王天下獨尊,權力大是好事,但與之相對,權力越大,那責任也應該有著對應。
只享受權力,而不承擔責任,這是蝦扯蛋!
歷史上但凡這麼幹的君王,基本不是被滅國了,就是被更有“德行”的君王給篡奪了,反正都不會有好下場。
對皇帝提起來的興趣,金幼孜自然不敢怠慢,當下認真回答道。
“《荀子·王制》雲: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義眇天下,威眇天下。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親也;義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貴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敵也。”
“《荀子·強國》也曾言:禮義則修,分義則明,舉錯則時,愛利則形。如是,百姓貴之如帝,高之如天,親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賞不用而民勸,罰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謂道德之威。”
“《荀子·富國》亦曰:治萬變,材萬物,養萬民,兼制天下者,為莫若仁人之善也夫。故其知慮足以治之,其仁厚足以安之,其德音足以化之,得之則治,失之則亂。百姓誠賴其知也,故相率而為之勞苦以務佚之,以養其知也;誠美其厚也,故為之出死斷亡以覆救之,以養其厚也;誠美其德也,故為之雕琢、刻鏤、黼黻、文章以藩飾之,以養其德也。故仁人在上,百姓貴之如帝,親之如父母,為之出死斷亡而愉者,無它故焉,其所是焉誠美,其所得焉誠大,其所利焉誠多。”
荀子不僅提出了聖王論,同樣也以大量篇幅,對聖王論進行了系統性的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