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看了一遍,然後滿臉笑容的放下:“司農參還真是一直在為武安侯著想,之前推薦軍師張良為主公謀大略,現在又為主公推薦來一個大將軍。”
韓信悄悄的鬆了口氣,很謙遜的拱拱手:“先生過譽了,僕怎敢當?”
“呵呵,大司農既然說閣下當得,在下對參的眼光還是很贊同的。只是不巧,主公領軍北進了,在下也要返回宛城。閣下不如隨某去宛城等待主公回返,到時在下再竭力向主公推薦。”蕭何略帶遺憾的說著。
“武安侯領軍北進,是去助韓王穩定國土?”韓信隨口問了一句,忽然覺得有些不妥:“呃,若涉軍密,先生就不要回答了,僕實在冒昧。”
“哈,既然足下來助主公,就是一朝之臣,沒什麼冒昧。”蕭何笑眯眯的先安慰了一下韓信,然後接著說:“主公本欲攻武關,恰逢秦帝來巡,主公覺得兵力不佔優難以破關,又聽聞魯公追擊王離軍將至滎陽,而司農參言,既然王離軍都退往函谷關,秦帝很可能連同雒陽一起放棄,所以主公領軍準備先下雒陽,為上將軍掃平入函谷的障礙。”
蕭何說的很好聽,但劉邦圖謀雒陽遺留的六十萬石糧草這個事情卻憋在肚子裡沒說,怕給韓信留下劉邦太小家子氣的印象。
韓信愣了一下:“武安侯去取雒陽?僕在武關確實遇到秦帝入關城,武關關城臨水本不易取,可武關東的四道嶺更難攻破,武安侯此時確實很難破關。不過,僕本以為武安侯既難下武關入秦,應領軍南向取南郡,合南陽和南郡為根基,再視山東各諸侯情況而定後策。”
蕭何表情一肅:“哦?足下認為主公不應去取雒陽?”
韓信點點頭:“然。武安侯取雒陽雖是言稱為魯公開道,但魯公若能擊敗王離,整個三川震動,雒陽不難下,魯公可輕取之。在這種情勢下,武安侯先佔雒陽,會不會被魯公認為是為了爭功?”
蕭何的臉色不太好看了。
“另外,僕知魯公軍中糧秣不足,若王離是主動退回關中避戰,則敖倉糧秣王離自不會留給魯公,即便無法全數運返關中,也會舉火盡焚。這一來,魯公必然遣軍遍取三川各城蒐集糧秣。雒陽為大城,百姓眾多,若魯公得城就可在百姓戶中搜取所有存糧以資軍用,且以魯公行事,多會藉機屠城。可雒陽要是先落在武安侯手中,武安侯若以仁善之心擔憂魯公屠城而據城阻魯公,魯公又會作何想?”
蕭何汗下來了。
且不說劉邦本性上就比項羽要仁慈那麼一些些,張良還專門勸諫劉邦所到處要顯示仁善以收民心,那樣的話就很可能出現韓信所推測的情況。
劉邦領軍去奪雒陽,張良站在劉邦的角度考慮是反對的,認為劉邦現在糧秣夠用,就為了雒陽的六十萬石糧食在項羽眼皮子底下虎口拔牙,太危險。可劉邦說出了一番理由,讓張良又不免動心。
劉邦說,即使項羽破秦而得關中王稱號,以項羽的心思也不會居於關中,一定會回返彭城。而項羽若不能攻破秦關,則更不會對三川郡這樣靠近秦如此近的地方感興趣。
劉邦笑著對張良說,三川郡不是自己感興趣的,這裡本來就是韓國領土,若能拿到手,那也是在幫助韓王擴土。若韓王可增加韓國領土而安穩又安心,他就能長期借用張良,這才是他的目的。
張良是韓舊丞相的後人,無論是心中在意和大義所需都必須為韓國和韓王效忠。劉邦口口聲聲為了韓國,讓張良不免動心。
這人只要有了私心,就不那麼堅定扞衛劉邦的利益了。所以張良對劉邦去取雒陽最終預設了,還跟隨劉邦一同北進。
蕭何輕咳了一聲:“足下有所不知,司農參曾告於在下,說雒陽城中應有糧秣六十萬石,主公取雒陽也有獲取這些糧秣的想法。”
韓信大驚失色,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