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關中,則天下可定。”
_
“聖上先送張良後送韓信給劉季,一謀一將,劉季得助力多矣。若劉季真能就此定鼎山東,必在滅項籍後挾高昂士氣立即轉頭伐秦。聖上既深贊韓信領軍大才,那時我等又將如何應對?”胡亥的四輪輿車裡,陳平正在發問。
_
胡亥用二萬鐵壁衛尉加強武關,使劉邦單就從兵力對比上也完全無信心破關。
皇帝本人就在武關,即使想要如史書中那般對武關守將勸降用間也毫無機會。
胡亥總是擔心蝴蝶效應,這回駕臨武關他有兩個目的,首先就是不要讓劉邦和張良用什麼詭計還是奪了武關。雖然現在的關中和史書中趙高殺二世時的關中完全不能同日而語,那時關中人心離散,現在關中在他經營下猶如鐵板一塊,他還是不放心。
不過從實際情況上看,他實在是杞人憂天了。
第二目的則是希望因他親至武關而使劉邦知難而退不碰武關,為日後劉邦遇到難題時能有個拉下臉面來求關中相助的可能。
歷史上劉邦與項羽楚漢相爭中完全依靠關中和巴蜀的糧秣輜重供給,還有兵員補充。劉邦和項羽每戰必敗,軍卒損失都是按十萬為單位計算的,沒有關中、巴蜀的兵員,他早就打不下去了。
現在在本故事中劉邦已經得不到關中、巴蜀的物資與人員補給,與項羽相持對戰就極可能堅持不了多長時間,這一來韓信第二條戰線上迂迴抄底的戰略就很難完成。胡亥當然希望雙方不直接撕破臉,留一個由他來支援劉邦和項羽打下去的機會。
由於胡亥以山地曲警示劉邦若攻武關則糧道不保,所以劉邦知難而退,胡亥這第二個目的算是順利達成了,所以也就起駕回宮。
此刻在胡亥的御車上,陳平、公子嬰、曹參都在。曹參詳細彙報了遊說韓信去助劉邦的過程後,陳平就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
胡亥嗤之以鼻:“這是你這個上卿需要考慮謀劃的事情,怎麼反而來問我?我又不懂兵事。”
一句話把陳平噎了個倒仰,把想大笑而不敢放聲的公子嬰差點憋出內傷。
“劉季若想勝項籍,非一朝一夕可成。”胡亥正經了起來:“司農既然將深耕與一歲兩獲之法給了蕭何,南陽和南郡在不罹兵禍的情況下,劉季軍的糧秣供給也應可保。只是這兩郡丁壯,南陽因宋留的緣故已經被抽走了很多去了隴西,南郡近蠻荒地,丁壯本就不多,所以劉季軍卒來源會有不足。”
在這種場合,這幾位皇帝近臣都習慣了不那麼太拘禮節,公子嬰隨意的略略拱手說道:“項籍或可允許劉季佔此兩郡,並封以王號。但項籍應不會讓劉季擁有太大的軍力。臣認為項籍若攻秦關不下,很可能會在雒陽會盟大封諸侯,在封劉季為王時則必奪其軍,這一來劉季卒源更缺。”
“劉季若真與項籍相抗,有張良與韓信謀,則可能分二至三路軍,用一到二路吸引項籍,一路或由淮水,或循河水,繞道擊項籍之後。韓信若確為上將之才,當領此繞擊項籍背後之軍。”陳平也開始分析起來:“直接與項籍相抗之軍若在劉季手中則非項籍對手,敗戰時還會繼續損失軍卒。從何處補充?這確實是劉季的最大麻煩。”
“要是劉季放低姿態,不管真假都來跟朕稱稱臣,並要朕派出秦軍相助,可以給他點兒人,不過就算給他也不會由他的人來指揮。”胡亥懶懶散散的向後一靠:“而且我覺得他在勝利前夕準備行最後一擊的時候,不會請求秦軍相助,否則他勝了項籍後真要順勢攻秦,這些身側的秦軍反而成了威脅,想要就地殲滅這些秦軍以絕後患,他就會有大傷損,傷損過大就不用談伐秦了。”
“聖上認定劉季一定能勝項籍?”公子嬰覺得有點奇怪:“項籍可由泗水、薛、東海乃至會稽獲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