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自己已經穩定壯大了,而秦伐張楚後師老兵疲,一升一降之間,自己未嘗不能與秦一戰。何況,秦若伐趙,還需考慮魏地周市軍的威脅,楚地、齊地,現下也都有反意,秦軍若自關中出會處處掣肘,能不能把手伸到趙國尚不可知。
對了,現在暴秦的臥榻之側又增加了一隻猛虎,代王李左車。
他又看了看陳餘。這兩個人不但是自己這麼多年的好友,且此番反秦中一直堅定不移的站在自己的一邊,事事都從自己的利益角度來考慮,現在自己在趙地如魚得水而不是在陳郡俯首躬身的看那個閭左之夫的臉色,也是這兩個人所提議的。
自己稱王,也就順理成章的把這二人的地位提升到王相和大將軍的位置上,也算是對二者的一個報答吧……
“耳公所言,甚合吾意。”武臣想通之後,也就意氣風發起來,“寡人決意稱王,耳公為右丞相,餘為大將軍,召騷,就為左丞相吧。”
張耳臉上露出了笑意,正揖:“臣恭喜大王,賀喜大王。”
陳餘也向武臣行禮:“臣賀大王,謝大王器重。”
_
中原一鍋粥。而百越三郡因為遠離中原,至今只是風聞山東變亂,而不知詳情。
桂林郡,郡守李祿,就是胡亥曾讓丞相府查詢的監御史祿,正在跪接詔令,而頒詔之人則是,陸賈。
監御史祿,是史書中於秦徵百越時負責開鑿靈渠的負責人。前文中在馮劫論輜重中提及,這時代的戰事中絕少完全採用陸路運輸輜重糧秣,靈渠的開鑿也是為了溝通湘江和灕江水道、為秦徵百越的大軍輸運輜重所為。而在靈渠開鑿中所提及的關鍵性人物就是監御史祿。
秦史中總是這樣記載官員名稱,“監御史”是官名,“祿”是名,至於姓氏,“拂得知”了。所以本故事中在前面已經就把他歸為李冰族人,就叫李祿吧。
陸賈長途跋涉兩個月,終於抵達百越之地。不過他沒有直接選擇秦人最多的南海郡作為第一站,而是先到桂林郡,然後準備再去象郡,最後才往南海郡一遊。
否則,就憑他和十二甲士,想要向擁兵幾十萬的南海郡尉任囂討要幾萬乃至十幾萬老秦人,即使任囂肯奉詔也會有一番討價還價,畢竟任囂征伐百越所帶連士卒帶役夫雖然有五十萬之眾,可撒進這廣袤的蠻荒之地依舊是見不到幾個人影兒,“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倘若任囂對秦二世的亂政有所不滿,再加上逃至南海的蒙氏族人渲染擴大,不給一兵一卒,他陸賈也毫無辦法。
到這時候,他的策略已經可以初見端倪。
先到桂林郡,把桂林郡的秦人抽調一空,連同李祿一起調回咸陽。皇帝的詔令裡面寫的明白,李祿回咸陽為少府。所以,陸賈相信李祿不會不奉詔。然後他再到象郡如法炮製,如此一來,他手中就會獲得兩萬以上計程車卒和一萬多老秦人役夫,就算搞不定任囂,也可以帶著這三萬多老秦人回去向皇帝交差了。
桂林郡只有秦軍一萬一千,另有跟過去的役夫一萬。事實上,桂林郡和象郡都不是征伐百越的重點,所以置兵置官,更多的就是個名義上的佔領。但也因為兵少,所以這兩郡的秦軍及役夫都是老秦人。老秦人士卒戰力非凡,非如此不能震懾當地蠻族,若真遇較大的危機兵力不足時,老秦人出身的役夫一樣可以上陣,相當於預備役。
陸賈在桂林郡頒詔非常順利,李祿和秦軍領軍校尉聽說讓他們成建制返回關中,“回家”,要不是限於禮儀,就直接在郡府中歡騰起來了。作為北方的關中人,誰願意在這溼熱煙瘴之地終老?
當然,也有不少士卒和役夫經過這些年已經在當地與蠻人通婚,所以對是回是留有些猶疑,陸賈則很大度的說陛下詔曰,已有家庭的人員,可以留下,當然人數不能太多